揭秘《永樂大典》修復:曾被暖氣困擾 細致如繡花
2018-10-17 10:13:14?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中新網(wǎng)客戶端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上官云)這幾天,正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的12冊《永樂大典》原件火了,吸引不少觀眾來一睹真容。近日,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專家杜偉生對中新網(wǎng)記者講述了《永樂大典》背后的修復故事。 資料圖:正在展出的《永樂大典》原件。上官云 攝 修復材料選擇生絲與“高麗紙” 由于屢遭劫難,保存下來的《永樂大典》原件品相并不盡如人意。有的書口、書背斷裂、散開,有的遭遇過焚燒、水浸,紙張酥脆…… 據(jù)說,在當時的161冊《永樂大典》中,前人修復過的有40冊,其中有些把裝幀改為了線裝,有的書皮還被換成了藍色。 杜偉生說,大家決定先試修一冊,看看效果。 古籍修復,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選擇修復材料。比如,《永樂大典》的書葉為皮紙,柔韌性比較好,也比較厚,補紙就應該選用與之質地相同的紙張。幸運的是,當時有一種清代的“高麗紙”可供使用,從年代和纖維質地上,都比較合適。 國家圖書館供圖 至于修補書皮的材料,則頗費周折?!队罉反蟮洹窌び玫氖墙?,但杜偉生回憶,那會即便買了質地最粗的“絹”,與書皮原本的材料仍然不是一回事。 “后來發(fā)現(xiàn)一種‘生絲’的薄厚還可以,為了買到它,當時北京的綢布店都跑遍了?!倍艂ドf。 《永樂大典》怎么修?堅持“整舊如舊” 材料問題大致解決后,2002年,《永樂大典》的修復工作正式啟動,“整舊如舊”是需要堅持一個重要原則。此外,還有一些小的修復細則。 比如,對于前人修復過的《永樂大典》,凡是已經(jīng)改變了原始裝幀的,要改回原來的包背裝形式。 而且,要盡量在保留原始裝幀特點的情況下完成修復,這條主要適用于未經(jīng)前人修復的《永樂大典》;對那些書芯基本完好的古籍,為保持書籍原貌,要盡量在不拆掉紙捻的情況下完成修復…… 國家圖書館供圖 “有些書上有燒過的痕跡,也要保留下來,讓人們看到它受過傷、經(jīng)歷過磨難?!倍艂ドf。 他還透露,補紙也要和原來的用紙有一定色差,讓大家看到之前哪些地方是破損的、哪些是修過的,“還得嚴格控制水的使用。如果因為水造成洇濕,會是很大的問題?!?/p> 暖氣帶來的“困擾” 修復工作并非一帆風順,也曾出現(xiàn)過不少棘手的難題。 比如,不適合繼續(xù)使用的書皮面板需要重新制作?!队罉反蟮洹肥褂玫臅ぽ^厚,使用現(xiàn)在的手工宣紙糊制,達到合適的厚度,得需要四五十張。 但北方10月下旬的室內氣溫較低,四五十層紙裱糊在一起不容易干透,好幾天不干的紙板還容易發(fā)霉。 等工作間開始供暖后,又出現(xiàn)了其他問題:原先已經(jīng)裁切配好的紙板以及裝好的書皮,被升高的溫度“烘烤”一個晚上,書皮“縮水”了。 “北方這個暖氣太可恨了。”現(xiàn)在說起這事,杜偉生還是顯得有點無奈,干得不勻稱、不合適都會給修復工作造成很大困擾,“我們返工最大處就在這里。為了搶時間,大家都自動加班”。 國家圖書館供圖 “為了控制干縮,只能在糊制時少托裱幾張,才容易干得透?!倍艂ド貞洠敃r館里要求,《永樂大典》的修復工作一定要保證質量,一切以書修好為準。 “繡花兒”一樣的修復過程 古籍修復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細心、耐心。 “《永樂大典》很大一部分裝幀是保留著的。所以我們把書皮換掉,改回去,變成原本的‘包背書’。”杜偉生說。 具體到某些書葉,就采用“掏補”的修復方法。即在不拆掉書皮和紙捻的情況下,把毛筆和補紙伸進書頁中間修補破洞,事先還需精細地將補紙四周的紙毛去掉。 國家圖書館供圖 杜偉生介紹,使用“掏補”方法,掀書葉就不能快,防止被用力過猛把它撕破。而且必須等這一張補完后,才能繼續(xù)補。 “修補過程中,有些東西是必須注意的,登記書號、卷冊等。有些書皮已經(jīng)脫落的,要注意保存原有的破損碎片不能丟。”杜偉生說,對紙捻已經(jīng)斷了的,不能再添新錐眼,“裝書皮時,漿糊要合適,還得注意書背的平整。” 經(jīng)過9個多月的努力,158冊《永樂大典》經(jīng)過修復,基本恢復到原來的程度。 這個過程實屬不易。正如杜偉生曾說過的那樣,修復類似善本,除了技術還要有心勁兒,“你只有從心底里珍愛它,你才能不厭倦一干就是幾個月的繡花活兒?!?完)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