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中部發(fā)現8000余年前的16座房屋遺址
2018-10-31 16:47:56??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31日電(記者勿日汗)內蒙古自治區(qū)考古人員在化德縣境內一處距今8400年-7800年的古老村落遺址發(fā)現16座古代先民居住的房址。 發(fā)現房址的遺址被稱為四麻溝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屬于一種全新的考古學文化——裕民文化。在過去兩年間,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烏蘭察布市博物館等單位對四麻溝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目前,發(fā)掘面積1000平方米,清理房址16座。 這16座房址大多為圓形半地穴式房址和成排的圓角長方形半地穴式房址。據了解,這兩種房屋形制存在早晚關系,圓形房址逐漸發(fā)展成為圓角長方形房址。 這些房址內部保存有地面灶,個別灶面上放置有石塊。少數房址有向南的長方形臺階式門道。多數房址內有圓形柱洞,為壁柱,柱洞制作粗糙。房址墻壁為黃砂土,無二次加工痕跡。這些房址大小不一,圓形房址直徑3.3米至4.5米,圓角長方形房址進深4.4米至5.2米、間寬1.1米至6.6米不等。 在今年的考古發(fā)掘中,出土500余件遺物,主要為石器、骨器、陶器、動物骨骼等。石器原料以灰黑色硅質巖占多數,有少量瑪瑙、燧石、石英石。器形有石鏟、石斧、砍砸器等;陶器,出土可復原器形極少,多為較小的陶器殘片;骨器,出土有骨錘、骨鏟、骨針等;在部分房址內,較為集中出土了數量不等的動物骨骼和少量蚌殼。 考古領隊胡曉農表示,遺址中出土大量的獸骨和較多的石制品,反映了四麻溝遺址人群的生產方式以狩獵和采集為主。 據了解,這一村落遺址的發(fā)掘豐富了裕民文化的內涵,為研究裕民文化譜系的縱向發(fā)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 裕民文化是2014年發(fā)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過渡的一種全新的考古學文化,首次發(fā)現于內蒙古中部。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