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全球面臨嚴峻挑戰(zhàn)。面對全人類共同的敵人,中國戰(zhàn)“疫”如何影響世界?海外戰(zhàn)“疫”又將怎樣影響中國?今天我們邀請三位中央媒體駐外記者分享海外戰(zhàn)“疫”見聞,透過他們獨特的視角,一起觀察全球應對危機的舉措和進展,感受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克時艱的互助和努力。 新華社駐日內(nèi)瓦分社首席記者陳俊俠: 那些溫暖人心的話都是記者問出來的 “中國人民為防控疫情做出了巨大犧牲,他們正在為全人類做出貢獻。”——2月24日,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世衛(wèi)組織總部接受我提問時,首次對中國人民的抗疫努力予以充分肯定。在中國以巨大犧牲為世界爭取了抗疫準備時間、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卻不時借機攻擊中國之際,他的表態(tài)對世界正確看待中國抗疫的歷史意義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乘訪問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之機,古特雷斯當天臨時決定去世衛(wèi)組織總部與工作人員座談,以褒獎他們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努力,新華社是唯一應邀進入會場的中國大陸媒體。古特雷斯表示可回答現(xiàn)場記者兩個提問,我“搶”到一個寶貴的提問機會。 我用法語提問:“中國人民正咬緊牙關抗擊病毒,尤其是武漢處境艱難,您有什么話要對他們表達?”古特雷斯首先感謝記者“提了個好問題”,然后動情地表示,中國人民為盡量減輕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實施嚴格的防控措施,以犧牲正常生活的方式為全人類做出了貢獻。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話具有不可替代的權威性,正是這一表態(tài)在國際上最終確立了“中國貢獻論”,而不是“中國責任論”。 回顧這次提問,我曾考慮提“聯(lián)合國將有哪些具體措施支持世衛(wèi)組織防控疫情”之類的問題,最終決定提前面的問題,是出于議題設置的需要。聯(lián)合國此前尚未給中國人民“戰(zhàn)疫”定性,在我看來,古特雷斯此時講幾句中肯的話,不僅能肯定中國的貢獻,更可給予艱苦抗疫的中國人民以精神支持。 此次議題設置的傳播效果不錯。新華社外文稿件播發(fā)后很快就被路透社等外媒轉(zhuǎn)引,而中文稿件則被國內(nèi)1000多家媒體采用,成為國際疫情報道的一個小高潮。 國際新聞領域是個“戰(zhàn)場”,面對西方媒體的抹黑,中國媒體應善于設置議題引導國際輿論,展示中國正面形象。議題設置是新聞傳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重要國際場合勇于提問、善于提問,則是議題設置的關鍵。 鑒于世衛(wèi)組織在全球衛(wèi)生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我堅持參加每一場世衛(wèi)組織記者會,帶領團隊爭取每一次提問機會,力爭在這個權威平臺上更多發(fā)出中國聲音。有段時間,新華社記者每次都第一個得到提問機會,也總能問出世界關注的問題,被外媒記者稱為“新華之問”。 目前,世衛(wèi)組織記者會已成為中外記者搶奪話語權的重要平臺,如果我們不提問,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完全可能被淹沒在西方媒體別有用心的“輿論引導”中。“中國有沒有隱瞞疫情數(shù)據(jù)?”“中國要求國際上不實施旅行限制,為何在國內(nèi)斷絕了武漢和其他地方的交通?”等是西方記者最愛問的問題。 新華社駐日內(nèi)瓦分社首席記者陳俊俠(右二)采訪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 “我對他們(武漢人民)表示感激,感謝他們的合作,他們所做的,不僅是在保護自己(國家)的人民,也是在保護世界其他地方?!薄爸袊扇〉拇笠?guī)模防控行動讓世界更加安全,不承認這一點是錯誤的?!薄佬l(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一句句溫暖人心的話,都是我和同事們在記者會上“問出來”的。正是這些來自國際的正面聲音,有效影響了國際輿論,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努力和貢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北美總站記者殷岳: 應對危機不應有“時差” 到了4月,美國終于建議民眾戴口罩了。 在此之前,我戴口罩走在路上時,迎面走來的路人會閃躲;有中國媒體同行戴口罩打車時,被認為是病人而遭拒載;更有同行戴口罩參加白宮記者會,被好奇的外媒記者拍照報道。 在這背后,固然有著文化差異——美國人的觀念中,只有病人才戴口罩,以避免把病毒傳播出來;但另一方面,美國官方一直沒有特別認可口罩的防疫效果——即便是呼吁戴口罩,也僅僅是“建議”。 美國疾控中心在4月初發(fā)布了《口罩佩戴建議》。除了告知民眾如何正確戴口罩,《建議》也教大家如何用布料自制口罩。這篇《建議》的標題是:用布料遮面,幫助緩和疫情擴散。 但對4月初的美國疫情形勢而言,沒有比“緩和”更不沾邊的形容了。4月1日,全美確診案例突破21萬,而在3月1日的時候,美國還只有約30例確診。4月以來,美國單日新增確診案例都保持在2—3萬左右,觸目驚心。 《建議》公布后,在首都華盛頓,人們幾乎一夜之間都戴上了口罩,我甚至看到有人把整條圍巾纏繞在臉上。幾個月以來,終于能大大方方戴口罩出門的我不禁有些感慨——原來所謂的文化差異,并不是導致美國人疏于防范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導致美國疫情形勢急劇惡化?白宮和衛(wèi)生專家各有解釋。但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美國和中國在“戴口罩”這樣一個如此基本且無害的防疫措施上,前后差出幾個月的時間? 太平洋兩岸的中國與美國,自然時差明明只有12個小時。在對新冠疫情的認知和重視上,卻生生出現(xiàn)了幾個月的時差?;仡欀袊咔樾蝿輫谰膸讉€月,中國對病毒傳播特性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防疫政策背后的邏輯與必要性,是否被美國媒體客觀嚴肅地報道?又是否被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們認真看待? 3月24日,《華盛頓郵報》前駐華記者EmilyRauhala在推特上,就美國的疫情形勢發(fā)布了這樣一段話:“當前危機最痛苦的一個教訓,莫過于美國不能,或是不會去體會中國的痛苦。美國出現(xiàn)的每一種可怕的情況,都曾經(jīng)在武漢出現(xiàn)過。我們當時報道了,但沒有人在意?!?/p> 換句話說,美國疫情擴散至此,應對過程中多少彎路,本可因中國的抗疫經(jīng)驗而有效避免。 曾獲普利策獎的國際公共衛(wèi)生專家勞里?加勒特在《信任的背叛:全球公共衛(wèi)生的坍塌》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在面對全球流行病時,醫(yī)院只是最后一道防線,社會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才是至關重要的。 全球化編織的密集交通網(wǎng),不僅方便了人員流動——曾經(jīng)只在村落流行的瘟疫,如今可以輕易擴散到全球。這意味著全球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的示警、排查、防御能力,也要實現(xiàn)全球化的升級。這其中,也包含新聞記者的使命。 很多流行病學家都相信,這不會是人類經(jīng)歷的最后一次全球大流行病。希望當下次人類面臨類似的危機時,新聞記者同樣能成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中的一環(huán)——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客觀報道,讓真實信息比病毒傳播得更快。希望處于命運共同體中的全球人民,能夠在對危機的認知和應對上,不要再平白出現(xiàn)令人觸目驚心的時差。 中新社韓國分社首席記者曾鼐: “紅色預警”下的鄰里情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边@句家喻戶曉的俗語,是中韓抗疫最真實的寫照。 1月20日,韓國確診首個病例。那時我剛從北京開會返回首爾,對新冠肺炎毫無概念。此后一個月,韓國確診者無顯著增加,社會秩序正常,只不過口罩漸成搶手貨,在餐廳常有服務員詢問武漢情況。 那是中國的“至暗時刻”。韓國社會亦有猜測和焦慮,但各方鼓勵令人感動?!把┲兴吞俊⒒茧y見真情?!痹谑谞柺袕d廣場大屏幕和多個地鐵站內(nèi),循環(huán)播放“支持中國抗疫”短片。首爾市長樸元淳錄制視頻“要報恩”,宣布向中國12個省市捐6億韓元物資。5年前,韓國飽受MERS之苦,北京曾“力挺”首爾。 “一定要把對中國醫(yī)生的敬意和對武漢民眾的慰問轉(zhuǎn)達給他們?!痹诓稍L韓國醫(yī)師學會傳染病專家崔在旭時,他反復囑咐我。 媒體上,“大長今”李英愛等明星、成均中國研究所教授等眾多韓國專家,紛紛發(fā)聲支持中國。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助鄰即助己”的講話刷屏網(wǎng)絡。不少素未謀面的普通人向中國發(fā)起捐款;為此,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成立了捐款專用賬戶。 誰也不曾想到,韓國疫情一夜間大暴發(fā)。 2月19日,韓國突增20多例不明路徑感染者,大邱“新天地教會”出現(xiàn)超級傳播。僅一周,感染者激增700多人,至2月底,單日增長峰值近千人。 毫無聲息、一觸即發(fā) ,這是新冠肺炎病毒蔓延的特征,也正是其可怕之處。平靜的生活被攪亂,韓國社會陷入恐慌,防疫物資緊缺:口罩、消毒液、酒精……各大超市上演搶購潮,政府對口罩按生日尾號實名“限購”,每人每周僅可買2只。全國進入“紅色預警”,官方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 在疫情“重災區(qū)”大邱,僑胞行動起來。我在采訪中遇到大邱?慶北華僑華人聯(lián)合會會長肖娟,她已在當?shù)厣?0多年。中國疫情嚴重時,肖娟曾聯(lián)系數(shù)批物資向家鄉(xiāng)捐贈,手上正巧有少許留給家人的口罩。 “都捐給韓國吧?!毙ぞ甑母改附o她發(fā)短信,告知國內(nèi)情況好轉(zhuǎn),不用寄送。她給我發(fā)來數(shù)段小視頻:自己站在一盒盒紙箱前,里面是向大邱醫(yī)院捐贈的口罩、紙尿褲等,并留言道:“也許這是這輩子做得最有意義的事情。”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的外交官們自發(fā)籌措一批口罩向大邱捐贈,配詩“道不遠人、人無異國”,這是新羅時期旅唐學者崔致遠名句。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時接受采訪時如此感慨:“中韓兩國休戚與共,守望相助。中國人民永遠銘記危難時韓國人民伸出的援助之手。” 中新社韓國分社首席記者曾鼐在首爾街頭采訪。 3月,中國政府、企業(yè)的大批捐贈陸續(xù)抵達韓國。走進仁川機場倉庫內(nèi),一箱箱的防疫物資上貼著中韓國旗,格外惹眼?,F(xiàn)場韓國紅十字會的一個工作人員與我攀談,稱“最近太忙了”,之前負責聯(lián)系韓國物資運送中國,如今又忙著接收中國捐贈物資。他看起來有點疲憊,但毫無怨言,幾句“吐槽”都帶著笑意。 歷經(jīng)幾個月艱難的“阻擊戰(zhàn)”,中韓兩國迅速壓平曲線,合力抗疫成就了一段國際合作的佳話。如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副秘書長曹靜在采訪中所言,各國是共生、共存、共發(fā)展的命運共同體,病毒是人類共同敵人,沒人能獨善其身;經(jīng)過疫情考驗,中日韓經(jīng)濟將重拾活力,三國間的友誼與信任將進一步增強。 近來,韓國疫情趨緩,截至4月24日,連續(xù)一周單日新增病例維持在10個左右。首爾廣場上,被春雨浸潤的草坪愈發(fā)顯得青翠,中間拼出兩行醒目的文字:“我們都是英雄”。 本文內(nèi)容分別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新社提供,轉(zhuǎn)發(fā)請注明來源。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