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東京6月27日電(記者馮武勇)日本首相菅直人27日宣布對內閣進行改組,增設“核事故善后及預防擔當大臣”和“復興擔當大臣”,并由他的“舊臣”出任這兩個職位。雖然此次內閣改組僅限于微調,但卻折射出菅直人政權凝聚力低下的窘境。
根據(jù)菅直人的任命,核事故善后及預防擔當大臣由首相輔佐官細野豪志出任,復興擔當大臣由防災擔當大臣松本龍兼任。松本龍的另一職位、環(huán)境大臣改由法務大臣江田五月兼任。此外,受內閣大臣人數(shù)限制,現(xiàn)任行政改革擔當大臣蓮舫將退出閣僚行列,轉而出任負責行政改革事務的首相輔佐官,行政改革擔當大臣由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兼任。
年僅39歲的細野是菅直人的心腹之一。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事故發(fā)生后,細野負責首相官邸和東京電力公司之間的溝通工作,同時承擔對外發(fā)布核事故官方口徑的職責。松本龍則曾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參與政府的災后重建和復興計劃,出任復興對策擔當大臣,也算“專業(yè)對口”。
不過,反對黨對這次內閣調整并不“感冒”。自民黨副總裁大島理森稱,菅直人只是想借此延長執(zhí)政時間。公明黨代表(黨首)山口津男直言,內閣新人選毫無新鮮感,都是“內部人”。
官房長官枝野幸男也“低調”看待這次內閣調整。當晚,他在首相官邸發(fā)表新閣僚名單時強調,新內閣不會召集“首次閣僚會議”。而按照日本內閣改組慣例,改組后的“首次閣僚會議”必不可少。
對此,日本共同社認為,首相周邊原先有人建議大幅改組內閣,但對于已經表明辭職意向的首相而言,大幅改組名不正言不順,無法得到民眾理解。菅直人最后放棄這一意圖,彰顯政權凝聚力低下。
不過,這兩個崗位所象征的“災后復興”和“核事故處理”,卻是菅直人戀棧不走的兩大擋箭牌。
本月2日,面臨國會可能通過政府不信任案危機之際,菅直人在民主黨議員大會上表示,將在“災后復興”和“核事故處置”取得一定眉目后讓賢,從而躲過最大一次執(zhí)政危機。但此后,菅直人一直避而不談“一定眉目”的確切含義,不僅引來在野黨強烈反彈,執(zhí)政的民主黨內政要也難掩失望和焦灼之情。
本屆例行國會6月22日到期后,民主黨政權決定延長70天會期,希望在此期間通過第二次補充預算等災后重建必不可少的法案。此前此后,圍繞菅直人的辭職日程,民主黨領導層與菅直人的矛盾公開化,菅直人在黨內愈加孤立。
民主黨干事長岡田克也26日在做客日本一家電視臺節(jié)目時列出菅直人辭職的三個條件,即國會通過公債發(fā)行特例法案、第二次補充預算、可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當晚,民主黨6名政要――岡田克也、枝野幸男、代表代行仙谷由人、政調會長玄葉光一郎、國會對策委員長安住淳、參院民主黨議員會長與石東聚首商議8月份黨首選舉等事宜,實際上已向菅直人發(fā)出強烈的“逼宮”信號。
此外,民主黨定于28日召集議員大會。此前黨內放出的風聲顯示,議員們將在會上要求菅直人明確辭職日程。
菅直人在這次內閣調整中挖了自民黨墻角,任命自民黨參議員浜田和幸出任總務省政務官,浜田隨后宣布退出自民黨。這種行為被自民黨視為“挑釁”,無疑給國會運營增加了變數(shù)。自民黨國會對策委員長逢澤一郎批評,這一手法徹底破壞了政黨間的信賴關系。民主黨國會對策委員長安住淳也公然指責首相的這一策略不利于國會運營。
也有分析人士猜測,不排除菅直人是在故意激怒自民黨,從而刺激自民黨在國會采取強硬立場,增加一些重要法案通過的難度。而法案遲遲不決,意味著菅直人的辭職日程可能再起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