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際> 環(huán)球要聞 > 正文

學者稱釣魚島是中國領土鐵證如山 不容日美擺布

www.uplandwellness.com?2012-07-23 12:2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我來說兩句

1561年赴琉球的明朝冊封使郭汝霖在《琉球奉使錄》中記載:“閏五月初一日,過釣魚嶼。初三日,至赤嶼焉。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風,即可望姑米山(久米島)矣?!趿瘴缈痰蔑L乃行,見土納己山。土納己山,琉球之案山。”文中的“案山”在古代漢語中即“界山”之意。土納己山,即琉球的“渡名喜島”.這段話更清楚地證實,當時中國已將釣魚島列島中最靠近琉球的赤尾嶼作為與琉球分界的標志,而“渡名喜島”與久米島一樣被視為琉球界上島嶼之一。

1708年琉球大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也清楚地記載了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并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zhèn)山”,等于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于中國。清朝冊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對此加以引述和肯定(見古籍影印件二)。

這里必須指出,既然中琉雙方早在明清就已確認釣魚島的附屬島嶼赤尾嶼是與琉球劃界的中方島嶼,無論從歷史或法理上看,釣魚島列島雖然是無人島,但早已不是日本所謂的“無主地”.因為“無主地”不可能作為一國海上邊界的標志。

今年7月17日,日本《產經新聞》如獲至寶地刊載了日本學者發(fā)現明代冊封使郭汝霖在《石泉山房文集》中一段上奏文(見古籍影印件三),宣稱這是第一次發(fā)現了中國明朝承認釣魚島是日本的證據。該學者就這份文獻加以曲解稱:“赤嶼是琉球人命名的邊境,明朝皇帝的使團對此正式承認?!?/p>

然而,如前所述,琉球國認定的36島中從未包括赤尾嶼,而古米山(久米島)、土納己山(渡名喜島)才是琉球人命名的琉球邊界,赤尾嶼是與琉球分界的中方島嶼。對此,明朝冊封使郭汝霖已有明確記載。

郭汝霖在《石泉山房文集》中記載的內容是,他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初二奉命冊封琉球,因福建連年遭到倭寇侵擾,故被迫滯留到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才出航。書中“閏五月初三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這句話,與郭汝霖的《琉球奉使錄》中記載的史實完全吻合。

古代漢語沒有標點,其原意是“閏五月初三,涉琉球境界地,赤嶼,……”文中的“涉”字,是將要涉水前往之意。“涉琉球境界地,名赤嶼”一語的確切含義是,冊封船到達即將涉水前往琉球的中國邊界海島--名為赤嶼(即赤尾嶼)。日本人按日語語法習慣簡單地理解古漢語,或刻意無視這句話中的“涉”字,就會把它曲解為“琉球境界地名赤嶼”,結果必然自我誤導,大謬不然。

關于中國與琉球的交界究竟在哪里,清冊封使汪楫1683年所著《使琉球雜錄》中專門做了記載,即冊封船過赤尾嶼后“過郊”時所渡過的“黑水溝”(琉球海溝)就是中琉海上邊界。文中稱所謂“郊”,指“中外之界”,即中國與琉球王國的海上邊界(見古籍影印件四)。

另外,中國明清兩代的地圖在中國的版圖和海防圖中明確標出了釣魚島列島。例如,1863年《皇朝中外壹統輿圖》中“大清壹統輿圖”便標出釣魚島列島(見古籍影印件五)。

早在明代,為抵御倭寇,釣魚島列島便被列入中國的海上防區(qū)。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與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一書中的“沿海山沙圖”、《鄭開陽雜著》中鄭若曾所繪《萬里海防圖》等,都將“釣魚嶼”、“黃尾山(黃尾嶼)”和“赤嶼(赤尾嶼)”納入其中,視為抵御倭寇騷擾浙閩的海上前沿(見古籍影印件六)。

中國明清兩代水師(海軍)就在釣魚島海域巡航、泊船,實行有效管轄。據清朝監(jiān)察御史黃叔巡視臺灣后于1722年撰寫的《臺海使槎錄》卷二“武備”記載:“大洋北有山,名釣魚臺,可泊大船十余,崇爻之薛坡蘭可進舢板。”文中“崇爻”是形容高聳交錯,“薛坡蘭”指釣魚島附屬島嶼南小島和北小島等。這證明,清朝政府巡視大員在1722年之前就實地考察過釣魚島列島,并曾建港泊船。

不僅如此,該書還詳細地記載了中國清朝水師營在釣魚島海域巡航的情況(見古籍影印件七),是中國有效統治的有力證據。例如,其中稱,巡哨船因島嶼“沿海暗沙險礁”而難以駕駛,只能等漲潮水平時才能進港,否則會擱淺或遇到風暴而無處泊船。改乘幾艘輕盈平底的舢板隨波漂浮也比較容易巡防,還可隨處停泊。當時從事商旅貿易的這種平底船曾在海上來往如織??滴跞梢逶?,清政府水師營曾雇用這種船出海巡邏,遭遇暴風,桅桿折斷而飄至浙江黃巌,人船都保住了。

  • 責任編輯:藍曉梅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