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突出而鮮明地強調(diào),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大學生是社會各群體中有文化的部分,采取科學的方法,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對于落實“三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而推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則是落實“三化”的有效途徑。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推進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三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以中國的文化形式和表達方式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使之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推進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三進”,關鍵是科學地“進”中國大學教材和大學課堂。中國的大學生生長在中國,中國文化滲透于他們的骨子里,而大學生們將來大都要服務于中國,所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三進”,必須按照中國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來編寫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教材和講授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課程,多選用中國的成熟經(jīng)驗和反面教訓來闡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此,國家非常重視,編寫了比較權(quán)威的統(tǒng)一教材,但要加強修訂工作,及時補充發(fā)展著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中,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觀的形成與發(fā)展,不僅在于專門的教材,而且其他人文類教材所體現(xiàn)的思想對大學生同樣有重要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甚至影響更加具有隱含性、深刻性。所以,這些教材在編寫過程中也必須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全方位體現(xiàn)在大學教材中。對于非專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學生來說,在傳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時,要多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生動實踐而不用或少用十九世紀西方國家的實踐來論述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教材編寫與形勢發(fā)展具有相對滯后性,而大學生對新生事物具有較強的新奇性、敏銳性,教授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及時跟上形勢發(fā)展的步伐,這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009-12-29大力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 2009-12-29福建日報社論:大力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 2009-12-28加強黨的建設服務發(fā)展大局
- 2009-12-25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為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 2009-12-25著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