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南京大屠殺對現(xiàn)代文化、政治界以及中日關系仍然有巨大影響,但總體而言,國際學術界尚未對之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顯而易見,關于南京大屠殺及日軍侵華暴行的學術研究無論在深度上還是數(shù)量上都遠遠低于關于對納粹歐洲暴行和猶太大屠殺的研究。當然,其中一個原因是日軍暴行歷史史料受限制這一問題(至今,許多在日的檔案館是封閉的),另一個原因我認為可歸于目前從事南京大屠殺和日軍暴行研究的西方學者主觀上的不情愿或猶豫。西方不少關于中國史和日本史的基本讀物都反映了這種不情愿和猶豫。
南京大屠殺對中日歷史的重要性無人能否認,但若閱讀英文版的《劍橋日本史》和《劍橋中國史》,我們可能不會有這種印象,例如前者根本沒有提出南京大屠殺(“到12月中,國民黨首都南京已為日軍所占有和奸淫擄掠”,接下來它卻轉(zhuǎn)而陳述1938年1月發(fā)生之事,對南京大屠殺的細節(jié)不作更多討論)。后者為讀者提供了較多解釋,但仍然給人有很強的不足之感:“在七個星期的慘絕人寰的暴行中,至少有四萬二千中國人被殘忍地屠殺,其中有許多受害者被活埋或以汽油活燒,且大約兩萬婦女被強奸?!?/p>
問題是,這兩本非常重要的書都沒有探討南京大屠殺或日軍暴行的動機和緣故。再舉一例,美國哈佛大學2000年“抗日戰(zhàn)爭中美日合研會議”的組織者明確地將南京大屠殺與日軍暴行兩個話題排除在研討會允許討論內(nèi)容之外,看來組織者擔心若在會議討論中包括“日軍暴行”這樣的話題,會造成一些充滿情緒性的爭辯。但即使題目敏感,就情緒角度而言具有巨大難度,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避免此方面題目的研究,也并不表示我們無法對它進行更加完整的研究。
南京大屠殺史學中最重要但同時難以回答的問題乃是:日軍在華的慘絕人寰行為可追溯于何故?許多日本和西方學者強調(diào),日軍的暴行問題是戰(zhàn)爭時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暴行問題,并非是日軍的個別行為。換言之,這些學者一口咬定,任何戰(zhàn)爭——無論士兵來自何國,無論打仗理由是什么——均會出現(xiàn)類似南京大屠的對非軍事人員的虐待行為。
- 2005-08-15盧廣榮來榕痛訴日軍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