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對“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的解讀
胡文建認為,這句話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義在于:馬克思和恩格斯以這句話開宗明義地向全世界宣布了共產黨人的最高的理想追求、最終的奮斗目標,同時科學地、概括地指明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什么,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本質是什么。史家亮從馬克思主義人學角度對這句話展開研究,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應該為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不能忽視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每個人和一切人實際就是共同體概念的兩面觀,共同體由每個人組成,每個人是共同體的組成部分。葉汝賢認為,這句話是《宣言》關于未來社會的核心命題,是馬克思恩格斯終生為之探索和在實踐上為之奮斗不息的主題,遺憾的是,長期以來,人們對它不重視,也不理解。事實上,這個命題正確解決了人類社會與歷史發(fā)展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四重關系(矛盾):一是個人與共同體的關系;二是個人與個人的關系;三是每個人與一切人的關系;四是一國之內的每個人同全世界范圍內的每個人的關系。文章還對“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可能性進行了解讀,進而提出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意義。
9.對《宣言》主要觀點之 “兩個必然”的解讀
張國勝、王國平認為,要深入領會“兩個必然”(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精神,必須弄清楚“兩個必然”及其相關理論的真正歷史坐標。在此基礎上,作者就“兩個必然”還管不管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戰(zhàn)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第二,低潮中的社會主義不會改變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趨勢。因此,必須堅定共產主義信念。郭榮華結合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對“兩個必然”理論進行再思考,認為盡管“兩個必然”理論在論證時有兩個估計不足的缺陷,但其基本原理并未過時,其真理光輝永存。
10.關于《宣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關系
羅燕明系統(tǒng)論述了《宣言》與中國的三次結合。他指出,《宣言》的思想與中國實際發(fā)生過三次結合。第一次結合發(fā)生在建黨前后,表現為《宣言》的價值觀與救亡圖存運動的結合。第二次結合發(fā)生在建黨以后的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表現為《宣言》的階級斗爭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毛澤東運用“階級斗爭”觀點分析中國革命狀況,創(chuàng)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第三次結合發(fā)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表現為生產力觀點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的結合。這次結合完成了歷史主題的轉換,使經濟建設取代階級斗爭成為我們一切工作的中心,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第二次飛躍。石仲泉系統(tǒng)梳理了《宣言》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之間的關系,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傳脈關系。
(作者為中共中央編譯局博士后、湖南工業(yè)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 2009-09-02也談《共產黨宣言》原文第一句怎樣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