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中與民間資本等市場主體結成平等伙伴關系
在這一理念基礎上,會議提出,將民辦社會事業(yè)作為社會公共事業(yè)的重要補充,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社會福利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這表明政府重新界定與調整了自己在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提供中的角色,其與民間資本等市場主體結成平等的伙伴關系,由直接提供者、生產者轉變?yōu)橘徺I者、合作者和管理者,逐步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供給的多元化市場機制。民間資本的介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消除政府壟斷,促進市場競爭,增加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數(shù)量,提高其質量和效率。
會議同時提出,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加強服務與指導,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間投資發(fā)展的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清理整合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yè)產品和服務進入政府采購目錄。這是政府增進市場的具體表現(xiàn)。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的后發(fā)優(yōu)勢是學習、認知并進而推進市場演進過程。我們市場化的起點是以政府主導為特征的傳統(tǒng)體制,這決定了市場演進的摩擦力較強,市場自發(fā)演進的過程將很漫長。由政府主導轉變?yōu)檎鲃釉鲞M市場,將會大幅度降低經濟社會轉型的代價,大幅度推進市場化進程。
民資與國資融合使“國退民進”或“國進民退”的爭議失去意義
會議指出,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yè)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yè)改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yè)通過聯(lián)合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壯大實力。這種民資與國資融合的政策精神,令人鼓舞,也使“國退民進”或“國進民退”的爭議失去意義。政府職能演進到“增進市場”,意味著國資的邊界與民資的邊界將不再截然分明,而是趨于融合。這是市場本原力量作用的結果,也是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與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進行有效握手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良性運行的具體表現(xiàn)。
過去30年,民間資本從我國經濟的“有益補充”到“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一部民間資本成長的歷史。未來30年,將是民間資本逐步做大做強的時期。以此為契機,讓我們期待,政府與市場攜手并進,經濟社會轉型與發(fā)展會更好。(作者系暨南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2010-03-26浙江“個性化高考”之探索
- 2010-03-26中國教育的理想與距離
- 2010-03-26網絡文化中的精神價值構建
- 2010-03-26以優(yōu)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 2010-03-26假記者橫行源于真監(jiān)督缺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