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zhàn)略和國際關系研究范式必須轉變
我們應當跳出國家主義的視野,從國際體系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來看待和分析問題。看一看英國和美國主導世界前后的作為可以對此有所了解。19世紀的英國力主打破貿易保護主義,包括她自己長期推行的重商主義和排他性帝國最惠國待遇,推行自由貿易,并宣稱奴隸貿易為非法,在公海攔截奴隸販運船。英國的商船承擔世界航運的70%以上,英國銀行為全世界的貿易提供支付、結算的便利和國際貨幣。
多年來我們在建立自己的國際關系理論,尋求正確地觀察世界和國際關系問題上作了很大努力。 但的確我們的很多觀察和研究多從國家主義出發(fā),深受現(xiàn)實主義(強調國家實力的發(fā)展和國家間相互競爭)的影響,已經同中國正成為世界性強國或領導國家的地位不相稱。國際地位的改變需要視野的改變:是到了我們不能只站在中國國內,而必須從外部世界,站在國際社會和國際體系高度來觀察問題的時候了。英國和美國在開始登上主導世界的舞臺時都經歷了這種轉變,如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派的出現(xiàn),一戰(zhàn)后美國威爾遜的十四點主張,羅斯福與丘吉爾簽署的《大西洋憲章》都以主張和推進符合國際社會更高準則的立場而著稱。
思考國際問題包含全球體系的視野和從他國的角度,意味著我們可以從自己的國家利益和訴求出發(fā),但必須學會從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人類社會的文明準則等更高尚原則來陳述、組織自己的外交政策。我們需要從國際關系體系的大格局,而不是從單獨事件出發(fā)來思考問題。在政治經濟力量增強的情況下,我們應更謙虛,而不是過于自信;有時,溫和的外交語言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國際關系理論領域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增強實力,以武力包圍潛在的假想的敵人)已落伍。任何國家仍以這種理論觀點觀察問題都是不合時宜的。中國不需要,也不主張任何國家用武力改變現(xiàn)有國際關系體系,中國的利益在維護現(xiàn)有國際體系,中國不需要崛起,中國是通過自己的發(fā)展為世界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作貢獻。 (作者為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副會長、教授、博導)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chuàng)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