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霸權穩(wěn)定理論有效性的機制,最主要的是在國際貿易體制的約束之下,美國不敢徹底拋棄自由貿易,盡管它的很多行為已經暴露其貿易保護的本質,但至少還帶著自由貿易的面具,形式上還是支持自由貿易的,而且也為推進貿易自由化做出了一些實在的工作。
霸權穩(wěn)定理論是系統(tǒng)論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理論,它認為當存在一個經濟超級大國時,由于這個大國擁有絕對的經濟實力,所以它可以容忍小國在貿易自由化過程中搭便車的行為,自由貿易體制可以得到維持;但是當超級大國實力衰退時,外部競爭有可能使得該大國放棄自由貿易轉向貿易保護,世界貿易的格局也轉向封閉。這個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美國二戰(zhàn)后貿易政策的演變原因,但其解釋力度并非像一些學者認為的那樣強大。
一個霸主使自由貿易體制得以建立和維持
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世界經濟中不同尋常的重要性使其具有推行自由貿易體制的能力與動機。美國在全世界倡導自由貿易,試圖在一夜之間確立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其中重要的一步是積極推進國際貿易組織(ITO)的建立,希望借此重建國際貿易秩序,減少各國的貿易壁壘。在籌建ITO的過程中,23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進行關稅減讓談判,并于1947年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作為臨時性文件。盡管后來因意外情況,使建立ITO的計劃破產,但“臨時的”GATT卻在日后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自1947年GATT成立以來,在美國強有力的支持下,幾個回合的貿易談判促使各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關稅減讓,貿易自由化迅猛發(fā)展。美國作為GATT的倡導者和貿易談判的主要發(fā)起者,在二戰(zhàn)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一方面,美國對其主要盟國開放了國內市場,而且不要求對方履行對等義務;另一方面,1962年美國國會制定了《擴大貿易法》,進一步擴大了總統(tǒng)在處理對外貿易事務方面的權力,并對“豁免條款”規(guī)定了較嚴格的適用條件,使得保護主義措施的實施變得十分困難。這不僅幫助美國的主要盟國迅速實現了復蘇,還實現了美國宏觀經濟的持續(xù)增長。世界各國也認識到,較之過去的貿易保護,實行貿易自由化可以使本國福利提高,于是貿易自由化的趨勢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qū)蔓延開來。這充分驗證了霸權穩(wěn)定理論的一部分結論:即世界上存在一個霸主(美國)時,自由貿易體制能夠得以建立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