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些大型商場聚集了數以百計的國際知名品牌。然而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有些國際品牌是魚龍混雜。要是稍不留神,不僅容易花眼,還容易上當。記者在隨后的商場走訪中發(fā)現,不少服裝品牌來自英國、法國,但是來自意大利的品牌卻似乎更多一些。不僅如此,記者還發(fā)現,這些品牌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生產地在中國。 外國品牌,國內生產,聽起來順理成章,但是否真如銷售人員所宣傳的那樣,記者對幾個洋品牌做了調查,發(fā)現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這些所謂的意大利品牌都是虛假的。它們都是打著國外牌子,在中國生產的。 然而在以檔次和高消費為主的機場里,空殼洋品牌也是無處不在。這其中,一個叫做卡爾丹頓的服飾品牌據說是意大利頂級男裝品牌。 在深圳寶安機場A候機樓,卡爾丹頓的專賣店顯得鶴立雞群,營業(yè)面積足有數百平米,裝修也顯得頗具檔次。據銷售人員介紹,卡爾丹頓從1993年被引入中國,至今已有18年,目前在全國有數百家分店,僅機場就30余家。時尚、優(yōu)雅的為其主要特點。對于價格的定位,也給出了意大利高端品牌的說法。 但是一位曾在機場卡爾丹頓專賣工作過的銷售員告訴記者,所謂的歷史不過是在意大利注冊的品牌,完后再國內加工。按照這位原卡爾丹頓銷售員的說法,卡爾丹頓應該是一個中國人注冊的意大利品牌,在意大利并無歷史,其在國內真正經營的時間也并不長。到底,卡爾丹頓是不是意大利品牌呢?它又是如何進入中國的?記者隨后在網上搜索到卡爾丹頓形象宣傳片,其更多的是在宣傳其意大利設計風格,為歐陸頂級男裝服飾品牌,KALTENDIN卡爾丹頓是當今世界時尚和設計領域居主導地位的頂尖品牌。如此頂尖的意大利品牌到底是哪一年在意大利注冊的呢?我們委托意大利當地的電視臺首先調查了意大利專利商標局。檢索顯示,卡爾丹頓申請注冊日期是1998年3月,申請人為yim siu wa,申請地址則在香港。這也就意味著,號稱1993年進入中國的意大利品牌實際上在意大利的品牌歷史僅僅只有10年。 記者隨后設法通過多方渠道聯系到意大利官方的商業(yè)和稅務機關——意大利商會進一步調查。調查發(fā)現在意大利商會的注冊資料中并沒有卡爾丹頓,這也就意味著,卡爾丹頓在意大利并沒有企業(yè)注冊,更談不上具有商業(yè)和納稅行為。那么,這個號稱歐陸的頂級男裝服飾品牌到底在意大利有多大知名度呢?記者采訪了兩位服裝行業(yè)業(yè)內人士都表示對于該行業(yè)的品牌都比較熟悉,但卡爾丹頓這個牌子從未聽過。 如此意大利品牌原來僅僅只是一個注冊的商標而已。那么,這個叫做yim siu wa的注冊人到底與目前在中國運營的卡爾丹頓有何關系?根據其商標注冊提供的信息,記者通過多方渠道設法聯系到了香港特區(qū)知識產權署的工作人員。通過特區(qū)知識產權署的網上檢索,記者找到了卡爾丹頓的注冊資料。香港的注冊顯示,卡爾丹頓申請注冊日期為1997年8月28日,實際注冊日期為1998年8月21日,注冊人和地址與意大利注冊一致。香港的注冊資料表明,卡爾丹頓是先在香港進行注冊,然后才在意大利注冊,注冊人都是yim siu wa。通過網上在線翻譯,yim siu wa就是嚴小華,這與香港知識產權署得到的信息一致,登陸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查詢發(fā)現,卡爾丹頓在國內的申請注冊日期是1994年,目前商標擁有者是深圳市卡爾丹頓服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嚴小鉛,而嚴小鉛同時還是另一家深圳公司——深圳市興億實業(yè)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網上搜索表明,嚴小華確有其人,此人也是深圳市興億實業(yè)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那么,嚴小華與嚴小鉛,與深圳市興億實業(yè)有限公司到底是什么關系呢?記者決定到卡爾丹頓公司尋找答案。 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興億公司目前就是卡爾丹頓的運營商,而興億公司在國內的登記注冊時間是1993年,這與卡爾丹頓廣告宣傳中卡爾丹頓1993年進入中國的表述相吻合。對于嚴小華的身份,在卡爾丹頓公司,工作人員也跟出了我們答案,原來嚴小鉛和嚴小華是兄弟,這樣我們可以大致理清楚卡爾丹頓的商標注冊脈絡。1993年興億公司在深圳成立,這是一家從事服裝生產的企業(yè),公司主要成員包括嚴小鉛、嚴小華等。1994年卡爾丹頓商標在國內注冊。1997年,嚴小華以個人名義申請在香港注冊卡爾丹頓商標,1998年同樣是嚴小華個人名義申請在意大利注冊商標。2008年深圳市卡爾丹頓服飾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卡爾丹頓在意大利的注冊商標從嚴小華個人名下轉到深圳市卡爾丹頓服飾有限公司??柕ゎD商標的運營經歷了從國內到海外,再從海外回到國內的典型過程,而這也是目前眾多國產空殼洋品牌發(fā)展的共同模式。 一個地道的中國服裝品牌,卻在大商場里搖身一變成了意大利品牌,空殼洋品牌利用的就是很多國人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意大利的服裝就是好,法國的香水就是好、瑞士的手表就是好,而他們殊不知有些品牌很可能就是中國企業(yè)自己注冊的,買來買去你可能買的只是一個空殼的“洋商標”。 其實,好端端的中國品牌為什么一定要給自己加一個洋出身呢?中國品牌管理研究中心的王漢武研究員認為,空殼洋品牌的出現,恰恰反映的是我國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企業(yè)對自身品牌認識的缺陷。中國企業(yè)利用洋品牌在國內進行銷售,其實對自身的品牌發(fā)展、建設并沒有幫助,這些空殼洋品牌不僅自己會走進死胡同,也會攪亂國內的消費誠信環(huán)境。中國很多知名的企業(yè)并沒有改變出身,但是他們仍然在國際上聲名鵲起,也依靠中國品牌贏得了尊重,究其原因不是在于他們商標的屬性,更關鍵的是在企業(yè)產品質量上。因此中國品牌的發(fā)展還是要靠練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