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后,多家銀行推出了國慶專屬理財產品以吸引投資者購買。經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fā)現,前來網點咨詢的投資者并沒有增加,而亞運村某銀行網點的理財師告訴記者:“沒人是常態(tài),網點平時就沒什么客戶量,作為理財師則有點閑得發(fā)慌?!?/p> 互聯網金融產品大賣 與遇冷的銀行理財產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熱賣。據統計,民生易貸自7月份開始售賣產品至今,短短三個月時間里,產品銷售額超過2億元,且推出的每只產品投標進度都為100%。 此外,記者查看多只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發(fā)現,部分銀行將理財產品成立的最低募集資金規(guī)模調整為零元,而此前募集規(guī)模最低也為千萬元量級。也就是說,只要有一位客戶購買,從理論上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就達到成立條件,這無形中給銀行增加了產品運行成本。 季末理財時代終結 普益財富監(jiān)測數據顯示,9月份的四周時間里,除了第三周銀行發(fā)行理財產品數量增長66款以外,其他三周發(fā)行數量與發(fā)行銀行均為雙降。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十一”長假前,本該屬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盛宴意外“流產”了,9月最后一周,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與上周持平。 上周發(fā)行的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共發(fā)行710款,其中,1個月以下理財產品1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96%,較上周上升24個基點;1個月至3個月期理財產品34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8%,較上周上升3個基點;3個月至6個月期理財產品23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3%,較上周上升2個基點。 “需要接受的新觀念是,銀行季末理財時代結束了,銀監(jiān)會的236號文就是要讓銀行杜絕沖時點的情況,往年,銀行在季末往往會通過銀行理財產品倒存,將發(fā)行和到期時間集中于每月下旬,在月末、季末等關鍵時點將理財資金轉為存款?!睒I(yè)內人士表示。 另類理財產品遇冷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2年及以前銀行推出的另類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不僅包含各種白酒、紅酒,還包括手表、鉆石、瓷器、字畫,甚至影視投資和火腿都成為投資的對象。但這一熱潮在2013年以來出現快速冷卻。 2013年~2014年,僅有五家商業(yè)銀行發(fā)行了共14款另類理財產品,并且在投資方向上,除了建設銀行與中國聯通合作推出合約機理財較為新穎外,只有酒類、貴金屬投資這兩大類投資品種。 今年,工商銀行發(fā)行了兩款投向酒類的另類理財產品,其中“工銀財富專屬理財產品(ZH1394)(寧夏紅‘杞酒元年’)”為期限370天的人民幣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6%;另一款投向酒類的理財產品為“‘工銀財富’特定資產收益權組合投資型人民幣理財產品(SDJ14ZHX)”,同樣為期限370天的人民幣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預期收益率為5.5%。 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表示,近年來,政策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使得理財市場逐步迎來“大資管”時代,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理財的興起,使得各類金融機構發(fā)行的理財產品豐富性和多樣性大大增加,此前一度具備強大“吸睛”效應的各種另類銀行理財產品逐漸失去吸引力。 另類投資產品通常具備稀缺性特點,具有較高的價值,要求投資者對其所投資標的商品的質地、性能、功用有足夠了解,這兩者決定了進行另類投資的客戶多是小眾的高端人群。因此,另類理財產品的購買門檻歷來較高。近兩年發(fā)行的另類理財產品門檻有所降低,但普遍集中在15萬元以上。 “除上述原因以外,最近兩年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抑制,使得投資者對獲取實物收益的偏好逐漸降低,這類產品似乎也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比~林峰認為。 某大行資產管理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類產品研發(fā)成本、發(fā)行成本、運營成本都很高,而且如果發(fā)行產品后市場遇冷,就會造成銀行成本增加,是很不劃算的。事實上,這類產品要求的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在目前,符合條件的投資人群并不多,因此銀行也沒有研發(fā)新產品的動力。 消費金融“藍?!辈憹u起 申請不到信用卡,銀行貸款“門檻”又太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費需求急需信貸支撐,消費金融領域在許多供應商的眼中還是一片“藍?!?。除了已有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一些銀行、電商甚至百貨類企業(yè)也都在摩拳擦掌,有意向此“進軍”,而“觸網”將成為消費金融未來發(fā)展的新方向。 早在2009年,銀監(jiān)會批準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四地試點消費金融,隨即北銀、錦程、中銀和捷信等四家消費金融公司相繼開業(yè)。去年9月,銀監(jiān)會又宣布增加10個城市參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并允許合格的香港和澳門金融機構在廣東(含深圳)試點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樣,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就擴大到16個。 除了已經獲批的這家,還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也在醞釀之中。泉州、武漢、合肥、重慶等地近期都曾傳出有意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消息。在這些醞釀中的方案里,有意投資參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除了商業(yè)銀行,還有近年來受電商沖擊利潤不斷下滑的百貨企業(yè),以及保險、證券、超市、商貿等多個行業(yè)企業(yè)的身影。另有多家上市公司也聲稱有意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