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 胡忠信)
馬“政府”為強調延續(xù)蔣經國的政治資產,將蔣經國與馬英九執(zhí)政掛鉤,以“經國周”擴大對蔣經國的紀念。
而在大陸參訪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隔海追思蔣經國,卻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不要造神,而要反思。”不無點醒作用。
蔣經國的膽識、意志、格局與執(zhí)行力,都非馬英九所能望其項背,馬英九愈把自己與蔣經國聯(lián)結,愈襯托了馬英九的領導弱點。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蔣經國一直揮不去“特務頭子”的陰影,直到1970年代初任“行政院長”,改采親民路線;他所推動的“十大建設”,為臺灣“經濟起飛”奠定了基礎;他所進行的“革新保臺”、“本土化”,提拔了大量本土政治精英?!氨就粱?、“民主化”、經濟發(fā)展糾葛在一起,“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使民主運動愈挫愈勇,1987年蔣經國不得不解除 “戒嚴”,開放黨禁、報禁,臺灣也如脫韁野馬,完成了后續(xù)的“國會”全面改選、“總統(tǒng)”直選以至政黨輪替。
從剛性威權政黨成為柔性威權政黨,國民黨最后轉型成為民主政黨,蔣經國的決心與意向正是關鍵。判斷一個政治人物,往往是以他退場時的表現(xiàn)最為關鍵。蔣經國已死了21年,但從各種民調顯示,蔣經國仍高居臺灣政治人物聲望第一名。
蔣經國有中國宮廷的城府計謀,有俄國式的冷酷與豪邁,又有向美國民主認同的學習精神,他的理想在臺灣落實,使臺灣走向政治民主、市場經濟與公民社會。如果沒有蔣經國提拔李登輝,是否有后續(xù)的民主化,這些“后設歷史學”的假設,就留待歷史學者去論辯吧。
蔣經國有一句名言:“今日不做,何時做?今日不做,明日就后悔。”馬英九最需要“反思”的地方不正是蔣經國的意志、勇氣與決心?“經國周”很快就過去,紀念活動以后,馬英九所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與困境,正是領導力、執(zhí)行力、公信力,這才是避免“神格化”蔣經國,實事求是、往前邁進的精神所在。
- 2009-04-14蔡英文不知蔣經國是堂堂正正中國人
- 2009-04-14紀念蔣經國 李登輝開口唱"國歌"
- 2009-04-14島內舉辦多場活動紀念蔣經國百歲誕辰
- 2009-04-13蔣經國:向大陸開放的先驅者
- 2009-04-13李宋今為蔣經國同臺 馬力促泛藍大團結
- 2009-04-13蔣經國紀念活動 李登輝宋楚瑜冷漠沒互動
- 2009-04-03蔣經國冥誕紀念 府首次邀李登輝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