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5·12”四川汶川地震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地震起于汶川,經過北川,落腳青川。這3個帶“川”的縣,構成了此次地震的斷裂帶。但遺憾的是,在四川正在規(guī)劃建設的“5·12”地震遺址、遺跡及地震紀念體系中,卻沒有青川的名字。
中宣部5月22日由《人民日報》公布的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四川“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跡及地震博物館(“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館、北川縣城地震遺址博物館、汶川地震震中紀念地、漢旺東汽工業(yè)遺址紀念地、都江堰虹口深溪溝地震遺跡紀念地),也沒有青川的影子。
青川被遺忘在地震紀念之外。但從地震科普教育、災難教育、紀念意義、愛國主義教育、旅游資源開發(fā)等來看,青川都不應該被排除在地震紀念體系之外。
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是汶川特大地震中地質破壞形態(tài)最豐富,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球應力爆發(fā)形成的地震遺址群。據四川地震局專家介紹,這處遺址,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全部地質破壞形態(tài),實為罕見。加上青川又屬于汶川地震余震的高發(fā)區(qū),最大的余震就發(fā)生在這里,給地震的科學研究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在這個遺址中,由于地球應力爆發(fā),4個組184戶房屋和村民、過往行人、東河口小學師生等共計780余人瞬間被掩埋其中。作為災難的見證,作為防災減災的警示,作為憑吊死難者的平臺,作為生者奮然前行的激勵,作為感恩教育的樣本,東河口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作為地震旅游資源,青川東河口可以說獨具特色。馬公鄉(xiāng)的窩前應力爆發(fā)點是此次地震中最大的爆發(fā)點,山體運動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石板溝、東河口、紅石河等36個形態(tài)各異的連片堰塞湖,豐富的礦物質已使湖水呈藍、綠、金黃色等顏色,成地震奇觀。和唐家河堰塞湖相比,別具一格。
青川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成就與精神,在華夏大地也是擲地有聲?!坝惺钟心_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zhàn)勝”;“流自己的汗,出自己的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兩幅出自青川棗林村農民的標語,展示了青川人民戰(zhàn)勝災難、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溫家寶總理看了之后贊不絕口,多次提及。
作為汶川地震遺址、遺跡及地震紀念體系,有汶川映秀鎮(zhèn)震中紀念地,有居地震帶中間的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原貌最具完整性的災難性遺址保護區(qū),卻沒有地震波歸宿地而且集地震破壞形態(tài)大全的青川,這個體系應該說是不完整的。作為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的教材,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川也具有典型性。溫家寶總理把青川棗林村人的精神看成了四川人的精神,沒有青川,明顯就是一種缺陷。
青川去年11月12日在東河口建起地震遺址公園,地震災區(qū)有了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開園到今天,已接待了海內外游客30萬余。到東河口看山崩地裂,見證抗震救災精神,激勵人生,其科普價值、教育價值、旅游價值凸顯。國家無論是構建地震遺址保護紀念體系,還是教育基地,如果缺了青川,真會成為一大遺憾。(傅尹)
(責編:李艷)
- 2009-05-12汶川地震周年祭:傾訴中解脫,忘卻中銘記
- 2009-05-11帶著對生命的敬畏步入地震博物館
- 2009-05-08尊重地震博物館的多元價值
- 2009-05-18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地震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