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評論> 國是論 > 正文
www.uplandwellness.com?2009-08-13 08:11? 郭兵?來源:福建日報網    我來說兩句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明顯減少,《藥》、《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不見了,保留的僅《拿來主義》、《祝?!泛汀都o念劉和珍君》3篇。一老師坦言,“魯迅作品幾乎快成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塊雞肋?!庇腥苏J為,魯迅文章生澀難懂,與現代學生有“時代隔膜”。(8月12日《成都商報》)

魯迅先生的作品 “失寵”,同當前日益浮躁的社會背景不無關系。

魯迅先生的作品,既犀利、凝練、簡潔、頓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語言風格,更飽含著烈火燃燒般的情感,沉重深刻的理性思維,這些都需要坐在“冷”板凳上“沉”下心去才能體味。但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外界的巨大變化,使很多人的心態(tài)也越來越浮躁,很難再坐下來對一些東西深入“研讀”。難得抽出一點學習的時間時,各種各樣的“碎讀”日漸成為當代社會的閱讀常態(tài)。

我們?yōu)g覽報刊特別是在網上閱讀時,往往毫無耐心,即不斷地點擊瀏覽,反復不停地轉換與鏈接,直至失去專注與沉思的能力,失去對一個悠長時段中復雜事相做深入探究和自由心證的沖動。“碎讀”后我們能夠留下的,只是零碎的片斷,以及習慣于這些片斷的思維與記憶。這種浮躁的閱讀方式,正在使人們失去閱讀經典的能力,從而也再難體會到“品質閱讀”的韻味,更遑論從中啟迪思想、汲取力量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以思想、深刻、凝練見長的魯迅作品遭遇 “失寵”,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