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癮”量化思維惹的禍
備受關注的衛(wèi)生部網癮診治標準有望年內出臺。在網癮界定上,初步認定每周上網40小時以上即被認為患有網癮。這立即引發(fā)熱議,許多人稱自己“被網癮”。(8月26日東方早報)
辦公室族說:平時只能網上上班,下班電腦都不碰,難道也算網癮?游戲玩家說:我玩的不是游戲,而是寂寞,這和網癮何干?……“40小時標準”抹殺網蟲的內部差異,豈能不失之偏頗?這是標準制定者量化思維在惹禍。許多問題本該視具體情況綜合診斷才是,但為了方便定性,他們定出量化指標,然后對號入座,操作起來方便得很。
“上網40小時即有網癮”,折射出的是標準制定者的懶政,為了所謂的效率,把網癮認定簡單化,結果使網癮問題更棘手。
![]() ![]() |
相關新聞
- 2009-08-27專家稱40小時標準使8成網民被錯列為染網癮者
- 2009-08-25網癮標準年內出臺 一周上網超40小時即認為成癮
- 2009-08-21網癮少年死了 悲劇沒有謝幕
- 2009-08-19相信暴力能治網癮的人才真有病
- 2009-08-19廣西南寧通報“網癮少年”被打死案 4嫌犯被批捕
- 2009-08-14“戒網癮”?
- 2009-08-13網癮少年死亡事件始末:在禁閉室遭毒打(組圖)
- 2009-08-10陶宏開炮轟行走學校:借戒網癮之名圈錢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