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有“行政不作為”罪,但定罪標準較“高”。如何讓“治庸”行動制度化、法規(guī)化,讓官員考核見真格;能否真正增加百姓評議的權重,讓庸官們如坐針氈,應成為吏治中的一個重要命題。
農民工到武漢新洲區(qū)勞保局勞動監(jiān)察大隊求助討工錢,正在電腦上玩撲克游戲的大隊支部書記李倫俊卻以“沒預約”為由,讓求助農民工在一邊“等著”,自己繼續(xù)玩游戲。
真是咄咄怪事——農民工向勞動保障部門求助,竟然先要向玩游戲的官員“預約”!怎么預約?網上預約?農民工兄弟恐怕多數(shù)不懂上網;電話預約?他莫非不知很多部門的“熱線”其實是“冷線”甚至“冰線”,從來都沒人接聽?
“預約”的搪塞背后,暴露出一些“衙門”尸位素餐的習氣。對這些官員而言,什么百姓呼聲、民生疾苦,全都于我如浮云。有一種“公仆”,根本就沒搞清自身角色,習慣于“官老爺”的舊時角色。在其耳中,衙齋臥聽“疾苦聲”,疑是墻外“瀟瀟竹”;在其心里,當官“若”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而另一種“公仆”的想法則是:這么多討薪、告狀的“煩心事”,我就是忙到死也管不完,還不如能推就推,反正地球缺了我也不會不轉……
不同的心理驅動,同樣的癥狀,而其背后更“共享”了同一病灶——在身后缺乏有效監(jiān)督、“屁股”缺乏危機意識的官員履職氣候下,一些官員如入“無人之境”,進入“自由王國”。這些“患者”中,輕者如“玩撲克書記”等,對百姓疾苦置身事外;重者如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等,篤信“刑不上本官”從而恣意妄為、終墜萬劫不復之地。
這讓我們不由想起“區(qū)長電子信箱回復‘已閱’”的另一樁咄咄怪事。盡管寧波鄞州區(qū)信訪局近日的最新回應稱,這是“操作不當”所致,“我們的理念是群眾利益無小事”,但不少網友均將這番表白視若反話?!耙验啞边@樣毫無態(tài)度、缺乏情感的官腔搪塞,在現(xiàn)實世界中見怪不怪,有所吁求的群眾對此也多已心死;然而,當它公然、赫然在“電子政務”——這一被寄予太多期待的政治空間里“閃亮登場”,人們怎能不對這樣冷冰冰的“官腔網絡版”一聲嘆息!
這幾年,一些地方“治庸”之舉屢見不鮮——如,青島市北區(qū)去年對外公布“治庸計劃”,并設立舉報電話;長沙治理庸官,兩年來領導干部中8人被免職、撤職……“無功便是過”,這句話用在官員處理民生事件上,尤為貼切。民生無小事,中國老百姓的韌性很強,但凡鬧到告狀和上訪地步者,往往是利益受到非常之侵害或遭遇非常之不公。因此,對于前來本部門求助群眾的麻木不仁,就是為官不仁;坐視百姓泣血而自己悠悠閑處作奇峰者,更可稱之為對人民的犯罪,當然“無功”就是“大過”。
法律上有“行政不作為”之罪,但定罪標準較“高”,比如必須“給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實際的損害”等等,這就讓很多處在“行政不作為”和“麻木不仁”之間地帶的庸官們安然藏身;而“治庸”之舉,又往往只限于個別地方的行政自覺,而其他地方的庸官們依然可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民生疾苦等閑視”。因此,如何讓“治庸”行動制度化、法規(guī)化,讓官員考核見真格;能否真正增加百姓評議的權重,讓庸官們如坐針氈,應成為一個重要命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