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樣的調查當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在博客中存在一個很矛盾的組合,就是所謂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的矛盾組合。而且博客作為一種媒體形式,你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身份是很明顯的。哪怕你是匿名,比如說一個博客管自己叫阿貓,但是如果你持之以恒地看這個阿貓的博客,其實你大概八九不離十能猜出來阿貓是干什么的,多大歲數(shù),有沒有女朋友,等等。哪怕他沒有用自己的真名,你其實可以從蛛絲馬跡中分析出他是什么人。而且所有的東西一旦寫了上去,還不太容易銷毀。比如說你一旦在里頭罵了誰,你覺得能刪掉。但是網(wǎng)絡有一個特點,很多東西刪不掉。因此,它具有累積性。同時,別人很容易地能夠把你的東西轉走,所有這一切就導致,如果你寫博客,個人隱私權會受到很大的侵犯。
但是,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讓個人的信息在網(wǎng)絡中公開流動,大部分博客對此是根本不在乎的。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博客經(jīng)常會在他們的日志當中寫到跟他們交往的人。而且當問到寫到這些人的時候,是不是征求別人的同意?60%的人說不會征求別人的同意。只有3%的人會說明天我要把你寫進我的博客了。更有意思的數(shù)據(jù)是,只有9%的人說自己從來不在博客中寫他所交往的人。
進一步分析博客這種媒體,你會看到,盡管我們寫博客,我自己也寫博客,其實我對自己的讀者是誰,不是很清楚。我只是清楚少部分人,可能有些人是我忠實的粉絲,他可能經(jīng)常留言。然后你就會知道這個人是誰誰誰。但是,大部分你不知道是誰。所以,對于寫博客的人有三種辦法了解你的讀者。第一是閱讀對帖子的評論,第二是檢查誰登錄了你的博客,第三是你可以檢查誰引用了你的博客。但是,不管你寫了多長時間的博客,你都無法確定誰是你的讀者。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因此,對每一個博客來講,都存在著一個核心讀者和邊緣讀者的區(qū)分。通常來說,你熟悉自己的核心讀者,但是這部分人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是你不熟悉的??墒菫槭裁匆v這一點?是因為你往往會從這一小部分讀者的角度來考慮更廣泛的讀者。你可能以為是寫給核心讀者看的,但你忘記了你大部分的讀者是圈外讀者,他們看到了不應該看到的內容。
由此說,博客天然具有公共性。盡管從調查上來講,它是很私秘的媒體。但是,它天然具有公共性。它的公共性可以從我剛才舉到的譚曼生和張鳴的例子看到。
- 2009-04-19試論網(wǎng)絡時代的校園版權保護
- 2009-02-05網(wǎng)絡時代話春節(jié)
- 2008-12-08網(wǎng)絡時代的民意表達
- 2008-12-03山寨春晚,網(wǎng)絡時代的“堂吉訶德”
- 2008-07-11“人多力量大”與網(wǎng)絡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