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產階層已達就業(yè)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產,中產階層正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擴大。”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引發(fā)了社會上不小的爭論。不少網友甚至戲謔自己“被中產”了。(2月11日《中國青年報》)
中產階層在國外被稱為“中間階級”,是指處于富人與窮人之間的人群。中產社會呈紡錘狀,兩頭小中間大,其擁有一定社會財富,擺脫了貧窮的困擾,不為基本生存發(fā)愁,也因此成為社會的穩(wěn)定器。
目前中國肯定是有中產階層的,但因為缺乏社會公認的標準,到底有多少人屬于中產階層,誰也說不清。畢竟經濟發(fā)展數(shù)十年來,社會總體財富增長,有一部分人已經先富起來,還有更多人在朝著富裕的方向奮斗。但最頂尖的富人始終是極少數(shù),絕大多數(shù)人要么是窮人,要么就是所謂的“中產階層”。可是,如果沒有具體的硬性標準,又怎能劃分出中產階層來呢?
按照社科院的標準,中產的范圍明顯被擴大化了。按照勞動者的職業(yè)、收入和文化水平來劃分,本來還算靠譜。但最后又將重點放在職業(yè)分類上,收入高的工人被排除在外,一部分“負資產”人士卻又被劃了進來,這就有點過于彈性化了。最要命的,剛出校門的“蟻族”大軍也被列入中產隊伍,稱其為“后備力量”,這就更離譜了。雖說23%的比例不高,但按7.7億就業(yè)人口算下來,也是接近兩億人。假如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中產,那倒也是民眾之福,但倘若“偽中產”太多,那就只會起負作用了。
既然是社會科學課題,那就應該制定出嚴格的劃分標準,拿出過硬的數(shù)據分析,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如果隨便都能背上“中產”的名聲,那中產就來得太容易,不但難以讓人相信,還會備受恥笑。雖說中外國情有別,但也不應和公認的中產概念差別太多吧。
- 2010-02-12有多少國人“被中產”了?
- 2010-02-12中產階層發(fā)展黃金期 難掩蟻族悲痛的表情
- 2010-02-11中產者喜歡的幽默
- 2010-02-0323%:虛胖的“中產階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