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供職于一家國有的英文報紙,但英文確實沒有那么好,濫竽充數(shù)在各位英文好得一塌糊涂的同事中,只好自嘲為是這個英文報紙里中文最好的人之一。但無論如何,英文還算是很熟悉的,雖然沒熟悉或者裝樣子到隨時滿口英文的程度。或許是因為這個緣故,對于有關部門最近下發(fā)的一則通知,有某些不太理解的地方。
報載,某部門最近下發(fā)通知,稱以后央視要規(guī)避掉英文的縮略語,“NBA”“CBA”之類的東西從此不入央視觀眾的耳中。一位電視主持人表示:“這個就是個稱呼。具體為什么不讓說英文縮略詞,我也不知道,對我們來說無所謂。我也在盡可能地規(guī)避一些簡稱?!倍鴵?jù)說這個規(guī)定并不止于央視,地方各臺早在一周前也接到了通知。
關于這個規(guī)定不太理解的地方首先來自直覺:咦,我們的英語教育都快從嬰兒抓起了,到大學的時候更是必須過四級才能拿到學位證書,求職的時候往往要考察一下英文水平,怎么忽然連幾個英文的縮略語都容不得了?
實際上對于英文縮略語有時候我也挺頭疼的,有時候看到某些不甚流行的縮略語也是要查查相應的資料才敢保證不會用錯。不過,這在中文當中也并不少見,王小波先生曾經(jīng)舉過一個例子叫做“郭魯茅巴”,他第一次看見的時候覺得是個日本人的名字或者某種黑話,我第一次看見的時候覺得這是個少數(shù)民族或者非洲某部落的音譯名字,后來才知道是四位文學家:郭沫若、魯迅、茅盾、巴金。反正縮略語總是能把對于某些領域不熟悉的人弄暈,連我等以文字為生的人也不例外。
我能想到的理由大概只有一個,就是有關機構(gòu)想讓語言更加整齊劃一,看上去更正式一些。當然,我們這里的電視臺現(xiàn)在都挺正經(jīng)的,再從這方面規(guī)范一下,可能就更加正經(jīng)也未可知。
讓我們先放下這個英文縮略語的問題,回頭看看前兩個月的一條新聞。當時有一幫專家為了端正文法,公布了許多字的標準寫法,把很多約定俗成的寫法推翻,然后一定要按照他們研究的正法來寫。這事兒遭到了一片磚頭的襲擊,因為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文字的演變是一種自然演變,這種所謂的標準其實是不需要的。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中文嘛,跟英文縮略語有啥關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個事實,即現(xiàn)代中文很多詞匯都是翻譯之作,席夢思、沙發(fā)就不用說了,所謂物理、化學之類的詞匯甚至都是二手貨,有些還是日本人翻譯了英文之后再傳入中國的。說句有點夸張的話,如果現(xiàn)在取消所有的外來詞匯,基本上我們說話就成了問題。而這百年來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另外一個大融合時期,要是你去美國的話,老美說“豆腐”這個詞的時候還有河南口音呢。
最近這些年來,為了能夠凈化語言文字環(huán)境,有關部門真是出力不少,從英文到火星文再到中文本身,各種規(guī)定一次一次下發(fā)、傳達,但似乎始終沒有人知道,語言與文化都是活生生的,隨時處于變化當中,這種規(guī)定除了用處不大之外,更容易授人以限制文化的批評借口,得不償失、何苦來哉?
- 2010-04-06央視轉(zhuǎn)播屏蔽外文縮略詞 從此不再"NBA"和"C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