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流芳街45歲的農民舒滿勝駕駛自己親手造的“土飛機”試飛,飛機滑行離地3秒鐘后墜地,螺旋槳與起落架受損,舒滿勝腿部受傷。(5月11日《新華社》
中國人有許多情結,比如能依靠自己的努力飛上藍天,當然,這也沒有什么不對的。許多科學家不就是在經過一次次的成功、失敗,最終實現了自己夢想,為人類做出了貢獻,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這么多年來,關于農民造飛機的宣傳有許多。前些年,媒體上報道的有寧夏銀川農民劉亦兵、山東臨沂農民宋明武、廣東潮州農民張斗三、湖北省鄖西農民蘇道成、甘肅省白銀農民白仲金、河北省唐??h農民鄭盛來等,他們制造的飛機經過多次試飛要么沒有成功,要么成為“短命飛機”,離開地面幾秒就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機毀人傷。比如:蘇道成在第8次試飛中飛機起火,眉毛被大火燒焦;白仲金制造的“甘肅神龍”號飛機變成了“三輪汽車”;舒滿勝的“飛機”離地3秒鐘后墜地,腿部受傷。說到底這些農民歷盡千辛萬苦,耗費萬貫家財,造出來的所謂的飛機還比不上1903年萊特兄弟當時的水平。
如果說農民朋友在經濟富裕后,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兒時的愿望,或者是探索一點高新科技知識,這還能讓人感到有點欣慰,但是我們這些農民兄弟近乎瘋狂的舉動就讓人感到不可理解:只讀過3年小學的張斗三經過3年的艱苦研制,投入20萬元制造“斗強三號”成為一堆廢鐵;蘇道成在首次試飛前甚至連真飛機是什么樣子都沒有見過,...。
我經常想這樣一個問題:農民造飛機,究竟想說明什么?造出來的飛機能用嗎?采訪時,有的農民說就是圖個樂,這讓人還感到欣慰,但是有的人說能體現中華民族的勇敢精神,并能為國爭光時,我真感到擔心,不是說在農民兄弟身上、在普通人身上就不能體現中華民族的勇敢精神,而是就“農民造飛機”這件事情來說,我們不能把一種沖動或者愛好上升到關系國家榮譽感的高度,這樣一來,造飛機的農民兄弟不僅自己下不了臺,而且頑強地堅持下去,不僅生活困難,極有可能釀成慘劇。
有時候脫離實際的沖動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農民造飛機還是不值得提倡為好。
- 2010-05-11造飛機的10萬元不如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