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學報到的日子,然而,在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高中,正刮起一股學生“外逃”風。不少學生家長紛紛幫孩子打起行囊,前往離家50多公里遠的河南省漯河市上學。(據2011年9月3日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對于西華縣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中的“用腳投票”現象,盡管家長和老師們都見怪不怪:“流走幾個學生也不是什么大事,無非是給人家送了一點錢”,但從深層次看,大量學生“外流”實質上隱含著一代年輕人對西華現狀與前景的悲觀失望,是人心的流失,這才是最可怕的。
而西華縣中小學生“用腳投票”的意義,不僅使學生挺直了腰桿去炒老師、炒學校,更是他們自我價值及有權選擇更好教育的無聲宣言,這也再次印證了“錢卡著農村基礎教育的喉嚨”,它趟出了農村基礎教育的軟肋。
從表面上看,西華縣縣鄉(xiāng)級中小學學生大量“外流”,老師跳槽現象更嚴重,300多名教師只剩下六七個,這都是由于高考成績差、教師隊伍水準低所致,實質上則是人力、物力、財力等教育資源嚴重匱乏的必然結果。以西華縣為例,一位20年工齡的老師,月工資收入只有1200元至1500元,還要繳納包括報刊費、修路費等強制扣發(fā)的款項,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只能拿來十個月的工資。而且當地曾因修建一條教育大道,就扣發(fā)教師工資長達兩年之久,學校的經費也被擠占扣壓,讓教育經費雪上加霜。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豈能不讓教師“孔雀東南飛”?老師都走了,學生不走行嗎?誰不知道在家門口上學方便又省錢,可這行不通啊。
名師出高徒,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這也是教育的生機與活力所在。人們不難想象,西華縣的基礎教育,在周口市中考七年倒數第一,高考一直墊底,這樣的窘境怎么能拴住老師、留住學生,不刮起“外逃”風也就真的見鬼了。
可以斷言,西華縣的基礎教育現狀并非個別現象。如今,盡管我國在完善農村基礎教育投資體制上已有較大進步,但仍不能適應現實需要。在我國的財力分配格局中,中央和省級政府掌握著主要財力,可基礎教育責任負擔并不重??h鄉(xiāng)政府財力薄弱,卻承擔了絕大部分基礎教育經費。政府間事權與財權的不對稱,使得基礎教育經費短缺問題愈加突出,完善基礎教育投資體制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