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泰坦尼克號》是面人性的“鏡子”
www.fjnet.cn?2012-04-16 17:12? 紀準?來源:光明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100年足夠長,可以帶走無數(shù)人的生命,連同他們人生中經歷過的偉大或微小故事的記憶,但卡梅隆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再映,帶人們的記憶“穿越”回一個世紀前。1912年4月15日發(fā)生的那次海難重回熒幕,叩問著當下的道德水準和人性善惡,這是繼1997年之后刮起的第二次《泰坦尼克號》風暴。 昨天,有幸陪友人去影院觀看了這部“舊劇”,3D的技術應用只是個噱頭,影片本身才是吸引觀眾的最大部分,就如微博上眾多網(wǎng)友所戲言“15年前,我年紀還小根本看不懂;今天我終于看懂了,卻不見美艷的裸體女神”。少年變青年,青年到中年,十五年里每個看過此片的觀眾都會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同行友人影畢后問了一個極“深刻”的問題:如果你和親人在那條船上,你會舍命相救嗎?在我沉思之際,她又說,當然在那種場景下,如果你選擇放棄是可以理解的。我脫口而出“不會”。 杰克在彌留時不是說了要“永不放棄”嗎。如果因不懂營救方法出現(xiàn)誤判導致營救失敗尚可理解的話,那選擇放棄親人自己逃生則是不可原諒的。不然,就不會有電影中露絲的神奇般幸存。 電影《泰坦尼克號》就是一面人性的鏡子,觀眾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看到他人,也能看到整個社會,而影片對人性展現(xiàn)的提煉,則超出了愛情電影的簡單范圍,而是“人性和個體道德是一切社會公德的底線”。 這是一個階層分明、形色各異的眾生相。前半段中,頭等艙和三等艙生存場景展現(xiàn)出的地位歧視,貴婦們表面和善、內心互相排擠,暴發(fā)戶貴婦的善意相助,美艷露絲的內心痛苦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事故發(fā)生后的劇情則是百態(tài)人性真實展現(xiàn)的大集粹,每個人在面臨生死抉擇時的堅決、猶豫抑或狡詐,都是社會大眾在現(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泰坦尼克號》仍然是現(xiàn)實人性的反映,如此,它所表現(xiàn)的多樣人性就有了合理性。 人類社會是一個正態(tài)分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必須允許各色性格、道德素養(yǎng)的人存在。而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穩(wěn)定有序,社會道德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此,“讓婦女和孩子先走”成為共識并得到堅決執(zhí)行,說明社會道德在災難面前仍然發(fā)揮著作用。 但在共識之下,則是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個體之間多種多樣的人性展現(xiàn),比如災難發(fā)生時,三等艙里的“下等人”被鎖在底層接受“謊言維穩(wěn)”,親人之間擁抱難舍的親情之美,部分人為逃生而是用各種手段。另一些人堅守住了職業(yè)操守和精神純潔,比如與船“同在”的設計者和船長,因射殺乘客而自盡的船員,幾個散去又重聚的音樂演奏師,堅持到最后為人們祈福的牧師,還有事后駕船回來尋人的乘客和船員…… 而最美的要數(shù)杰克和露絲之間那段史詩般凄美的對話,以及它所見證的對人生自由和忠貞愛情的堅守,無不是現(xiàn)實中的人性再現(xiàn)。所以,幾乎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社會中的所有人,從種種人性的描摹中,都可以透視出個人道德與公共秩序之間的關系。 影片中雖有部分狡黠的乘客,只顧自己逃生,但多數(shù)人表現(xiàn)出的秩序意識、道德意識,正是支撐整個社會機器正常運轉的精神支柱,《泰坦尼克號》的災難也成為一次悲壯的人性之歌。 這些本真人性的匯合,是電影《泰坦尼克號》讓人難忘的精神本質。缺乏道德底線的群體秩序必然是弱肉強食的混亂社會。因此,把這部電影當成一面鏡子,照照自己,也照照社會。(紀準)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2]重溫《泰坦尼克號》 重溫愛情
- [ 04-11]泰坦尼克號的一次又一次“沉沒”
- [ 06-04]從泰坦尼克到法航空難人類走了多遠
- [ 09-25]那泰坦尼克號的奪命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