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是考驗城市建設的特殊形式
www.fjnet.cn?2012-07-23 11:01? 王傳言?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日前,北京暴雨和揚州地震成為輿論的焦點。兩事件都屬于自然災害,北京瞬間變?yōu)楸焙5木硾r很容易讓人想起南京和武漢的情景,面對暴雨侵襲,城市建設竟然如此脆弱到不堪一擊,著實讓人汗顏。北京發(fā)布暴雨橙色預警,這是政府的正確反應也是必須如此的反應,因為作為面對這種地質災害天氣,客觀的難以避免,只能靠人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善之區(qū),匯集的智慧資源和人力資源可謂居中國之首,而城市建設,尤其是應對自然災害的應急機制應該也具備著最高水平的智慧。 城市內澇,不是北京自己的弊病,很多城市一旦暴雨來襲,多面臨如此困境。那么,到底是雨量太大還是城市建設太弱,這似乎永遠是一對矛盾。按照道理說,自然災害比如地震,在房屋建設過程中便有防震的基本要求,如不合格,便是不符合建設要求的建筑。按照要求是不能建設的,但現實中,尤其是在多次的地震中,如汶川大地震,總能成為檢測城市建設,尤其是建筑水平的特殊形式。在地震中,往往會檢測出哪些屬于豆腐渣工程,哪些是經得起考驗的建筑。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客觀的副作用而已。如果說當自然災害中刻意檢測城市建設,那就有種幸災樂禍的意味。 到底城市建設,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標準應該依據什么?防震的指標,防水的指標,這些應該是城市規(guī)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涉及到城市長遠發(fā)展的健康指標。北京地鐵進水似乎不是第一次,那么,地鐵進水必然涉及到城市建設的規(guī)劃問題。地鐵的出口難道能建設在地勢低洼之處?否則,怎么會進水呢?可見,這僅僅是一個小的方面,反應的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那就是,城市建設到底依據何在?是短暫的利益還是長遠的利益,短暫的經濟利益無疑是短視的,只有長遠的利益才能為城市發(fā)展添加助力和羽翼。但眾多的城市內澇已經讓國人發(fā)現這個問題,城市發(fā)展僅僅關注“上半身”,其“下半身”由于不見陽光,成為被忽視甚至忽略的部分,這也可見城市建設者的短時所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揚州地震后,網友發(fā)現高郵地震局的新聞已經7年不更新,而地震局回應中聲稱,網站已經與科技局合并。總之,官方的回應總是有道理的,無非“黑客入侵”、“臨時工”、“急著下班”等等堂而皇之的話語。地震考驗著官方的回應速度和建筑的質量問題。在去年日本大地震中,嚴重的建筑質量問題并沒有爆發(fā)出來,這說明,任何工作尤其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和高度在平時的建設中已經高度重視,而非依靠自然災害去檢測,這也成為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讓我們在面對鄰邦的災難過程中,不由得肅然起敬。 自然災害,是任何人不希望出現的,然而這又是客觀的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當自然災害成為檢測城市建設的特殊形式的時候,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悲哀于平時的城市規(guī)劃和城市建設的不盡如人意,卻要依靠這種形式來檢測。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3]城市建設別只顧上半身光鮮
- [ 02-29]王澍,向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設發(fā)一聲吶喊
- [ 11-29]安全,是城市建設的最基本要求
- [ 03-01]市民“把脈”城市建設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