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座是一種道德自律還是必然義務
www.fjnet.cn?2012-08-27 08:57? 何小手?來源:新民晚報 我來說兩句
在公交上為弱者讓座已經(jīng)成為一種美德,而不讓座則可能引發(fā)沖突,類似現(xiàn)象已經(jīng)司空見慣,近來杭州一小伙因為未讓座被扇耳光,更是引發(fā)讓座話題的大討論。在一項15000多名網(wǎng)友參加的投票中,結果顯示,88.4%的網(wǎng)友認為不該打,其依據(jù)是“讓座是美德但不是義務”。多數(shù)網(wǎng)友譴責打人的行為,后續(xù)媒體的報道也提及到,小伙之所以不讓座,是因為他本人系殘疾人,這更加劇了輿論對打人者的批評。 話題由此引發(fā)讓座必要性的討論,讓座是一種道德自律,還是必然的義務?媒體報道援引浙大社會學教授馮鋼的話說,“道德是一種自律而不是他律,當事人不能用暴力去要求別人遵守道德。”近年來,強迫讓座現(xiàn)象經(jīng)常見諸報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龔文庠教授認為雙方呈現(xiàn)了兩種不文明習慣:“讓座是文明習慣,那個青年沒有養(yǎng)成。當?shù)挠靡靶U手段對付弱者,也是一種習慣。兩人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不文明的習慣?!?/p> 有網(wǎng)友也提及讓座的文化細節(jié),一篇題為《日本人講禮貌卻為何不讓座?》的文章中,描述在日本讓座是一個技巧問題,日本人(甚至包括老年人)一般不太愿意接受他人的人情,因為他們拒絕被視為“被照顧的人”,讓座甚至會令人悲痛欲絕。不同的讓座文化不僅與民族性格有關,還與公共資源有著必然聯(lián)系,有網(wǎng)友亦指出,交通資源相對貧乏,是當前中國社會強迫讓座現(xiàn)象的一大原因。 哈爾濱塌橋事件在過去一周引發(fā)熱烈討論,其議題涉及諸多層面。從事件傳播看,除卻橋梁倒塌中的具體細節(jié),當?shù)卣幕貞渤蔀榫W(wǎng)民熱議的焦點,“找不到責任人”成為此公共事件的重要傳播要素。一網(wǎng)友感嘆:“18億元,垮塌一座大橋,無一人負責。”該回應盡管于25日受到駁斥,哈爾濱市政府將其歸結于網(wǎng)上傳言,然而,事實上,“找不到責任人”的報道出現(xiàn)在權威媒體的報道中,系記者采訪到的細節(jié)。當然,這個不當回應或許夸大其辭,它或是當?shù)卣疄樘颖苊襟w問責的一時托詞,不料卻成為輿論窮追猛打的重要誘因。 應對公共事件必須動用現(xiàn)代政治溝通理念。有網(wǎng)友提及過去失敗的應對案例,2010年欒川縣伊河大橋垮塌,53人遇難,縣委縣政府卻在《洛陽日報》公開“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檢查”。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分析道歉的路徑,認為相關職能部門首先要向當事人道歉,其次向公眾道歉,而向上級政府或領導道歉,則“既不重要,也沒啥用”。從道歉的路徑選擇可以看出政府權力來源和服務對象,民眾尤其關切政府的道歉心態(tài)。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9]扇耳光換不來公交讓座的文明
- [ 08-27]掌摑不讓座者是“恃強凌弱”
- [ 08-10]不必夸大讓座風波的負面效應
- [ 08-06]讓座反被責怪的背后……
- [ 08-06]不必過分夸大讓座風波的負面效應
- [ 08-06]熱議“讓座被指責”凸顯“道德磨合”
- [ 08-02]老年人給小朋友讓座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