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幸福的”走在帽子底下
www.fjnet.cn?2012-10-16 01:13? 陳稽元?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面對面》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董倩:您幸福嗎?莫言:我不知道。董倩:絕大多數(shù)人覺得您這個時候應(yīng)該高興,應(yīng)該幸福。莫言: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精神沒有任何壓力才幸福。我現(xiàn)在壓力很大,憂慮忡忡,能幸福嗎。但是我要說我不幸福,你就會說太裝了吧,剛得了諾貝爾獎還不幸福。(央視網(wǎng)10月14日) 莫言獲獎確實是個天大的喜訊,然而這喜訊的背后卻又不得不讓我們淚流滿面。今天的莫言在公眾的心中,永遠也只是一個活在若貝爾文學獎“帽子”底下的“站臺小丑”。我們清楚的看到莫言一獎引發(fā)的“折騰”:“莫言作品入選中學教材”,以及“他老家高密為其擴建紀念館”等等,這樣的折騰無疑只是在體制限制下,對一個獎項帽子底下人的過度消費,說得難聽點莫言只是成為了“被”獲獎的機器。 莫言獲獎本不該慶幸,只要一睜眼細細閱讀其之前的很多作品就一目了然。只是我們對若貝爾文學獎的饑渴,以及種種因素,讓莫言的獲獎強加了太多的符號意義,戴上了太多不為人知的帽子。 由此莫言獲獎被很多人解讀為文學繁榮、國家文化實力的標志。殊不知,這所謂的文化繁榮,只換來了人們看待獲獎?wù)叩牟焕硇?。就在最近幾日,無論是各大實體書店,還是各大售書的著名網(wǎng)站,很多人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瘋狂程度搶購著莫言的作品。有的實體書店甚至在莫言作品上架不到十分鐘就被搶購一空,這對部分人和部分團體來說這樣的情形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筆者卻為此引發(fā)了擔憂。 不得不說的是,莫言的作品并不是獲獎之后才發(fā)布的,人們對其狂熱的瘋搶,恰恰證明了一個民族不常態(tài)化的閱讀習慣。從反面看出,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獲獎前的莫言,或許很多人之前也看到過他的作品,卻只是用官話了的文學思想考量著“他只是一個文學小丑,街邊賣藝永遠是他的老本行”。那些自詡為文學大師的人、很多并不知曉莫言的人也抱著圍觀“街邊小丑”的心態(tài)強勢圍觀。看似獲獎表面的瘋搶作品,喚起人們花錢買書,花時間泡書店、泡圖書館,喚回人們對文學的些許追崇,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受眾對莫言的認可。我想這值得商榷,恰恰是人們對莫言獲獎的新奇,引發(fā)了對莫言作品的圍觀。莫言在獲獎后,其社會效應(yīng)和商業(yè)效應(yīng)得到顯現(xiàn),然真正的文化效應(yīng)卻將遭遇流產(chǎn)的危機。 在獲若貝爾文學獎的情形下,按道理來講,莫言獲獎應(yīng)該可以證明我們文化的繁榮景象。但卻由于獲獎之后的受眾生態(tài),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不得不淚流滿面,原來獲若貝爾文學獎竟然也是那么不堪入目。 不想談什么文學的終極意義,也不想談若貝爾文學獎是多么的神圣。只是想說如果說有那么一天,年青人的另類文學不再被被戴上另類的官帽,作家也不再被視為文字打工仔,“大肚翩翩”的官話不再成為強制性的思想主導(dǎo),教育家也不再只會叫囂,文學思想也不再八股,我們可以靜心,不再浮躁。那即使今天莫言的若貝爾文學獎沒有花落中華大地又待何妨?帽子由于顯眼,在經(jīng)歷風吹雨打之后總會濫去。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7]為莫言家人拒受陳光標別墅鼓掌
- [ 10-17]從莫言家人“無功不受祿”說開去
- [ 10-17]不接受贈房,莫言家人展現(xiàn)樸實之善
- [ 10-16]公眾熱議:高中課本該不該追捧莫言?
- [ 10-16]像莫言那樣銘記“饑餓”的歷史
- [ 10-16]“被幸?!钡哪哉弧斑^度消費”
- [ 10-15]文學的生命力存乎人心
- [ 10-13]做一個對得起所受苦難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