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動才能走出信任困境
www.fjnet.cn?2013-05-29 09:38? 上官酒瑞?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從某種意義看,現(xiàn)代政府治理就是一個信息傳輸、交流、反饋的溝通過程,而信息在政府與公眾之間的順暢流動,意味著雙方在心理層面建立信任契約 近年來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公眾、干部和百姓之間的信任頻頻出現(xiàn)問題。猜疑干部履歷和提拔程序,質疑領導承諾和事件調查結論,逢官必疑,甚至已成一種思維定勢。理性合法的質疑,有助于監(jiān)督官員言行,是社會進步的趨勢。但不分青紅皂白的跟風式懷疑,聽風就是雨的造謠傳謠,甚至采取非制度化的行動,就不僅會惡化社會輿論,還可能傷害公共秩序。 信息化社會是觀察這一問題的主要背景。四川什邡、江蘇啟東等地引入產業(yè)項目,雖都進行了科學論證和環(huán)境風險評估,符合法律標準,但還是引發(fā)了群體性事件。其真實原因在于,干群之間信息占有不均衡,信息不流動、不對稱,強化了公眾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并使人們在主觀上夸大了這些項目的負面效應。 可見,干群之間的信任困境,成因固然復雜多樣,但信息不透明、欠流動、少對稱是重要因素。這一點,在信息化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從某種意義看,現(xiàn)代政府治理就是一個信息傳輸、交流、反饋的溝通過程,而信息在政府與公眾之間的順暢流動,意味著雙方在心理層面建立信任契約。如果干部堅守信約,就能夠培育干群信任,形成強大合力,抗御各種風險;如果干部故意掩蓋事實、隱瞞真相,過濾信息,就等于是撕毀契約,必然造成干群信任危機,并引發(fā)社會與政治風險。 沒有公開就沒有流動,信息也難言對稱。這些年來,從頒布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到公開“三公經費”成為常態(tài),再到網(wǎng)絡、微博問政等方興未艾,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不能否認,這些進步與公眾的需求之間還存在一些差距和錯位?!吨袊姓该鞫扔^察報告(2011—2012年度)》顯示,不少政府部門在推動信息公開方面出現(xiàn)了“審美疲勞”,無底氣、無所謂、無熱情。問題集中表現(xiàn)為政府傳遞信息的選擇性公開。特別是“依申請公開”,往往因為語焉不詳或牽強附會等不當處置,導致這種集中體現(xiàn)個人利益或價值偏好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滿足。 各類信息在干群之間充分、及時、準確地流動,既需要技術條件的支持,也需要制度機制的保障,更需要價值理念的支撐。在網(wǎng)絡時代,技術障礙不復存在,制度建設也日臻完善,阻礙信息流動的最大屏障還是干部的理念。有的缺乏信息公開意識,還抱持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觀念;有的為避免引起輿論關注,防止過度解讀,就蓄意不向民眾提供信息,即使公開,也是一些形式化的模糊信息。這種思路已經跟不上當前的時代要求。同時,必須承認公開是有邊界的,有些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需要授權才能公開。對此,公眾應該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識,政府部門也可以坦蕩地堅持。 信息的充分流動會將政府置于聚光燈下,的確能夠對干部的言行產生“強勢監(jiān)督”。但反過來看,如果信息公開為我所用,也能成為展現(xiàn)良好作風、傳播政府形象、樹立政府公信的制度化渠道。在信息時代,信息儼然是政治系統(tǒng)的神經,信息流動才能培育干群信任,信息暢通才能激蕩出政府公信。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3]虛擬世界不是虛假世界
- [ 05-21]信息公開豈能像“擠牙膏”
- [ 05-16]規(guī)范媒體的信息來源很有必要
- [ 05-08]公布發(fā)言人只是積極一步
- [ 04-26]信息安全 人人有責
- [ 04-23]完善信息平臺,捐錢捐物才不糾結
- [ 04-12]3萬元罰不出個人信息安全
- [ 04-08]應對疫情要避免“信息盲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