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的“中學生舌吻”雕塑
www.fjnet.cn?2013-05-29 10:31? 鄧海建?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有時候對藝術作品的評價,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子非魚”的悖論。譬如你說一件作品很卑劣,可是你又不是作者,你怎么知道人家的想法很卑劣?面對“中學生舌吻”這個雕塑,盡管筆者自視內心并不齷齪,但還是忍不住將視線的焦點停留在“舌吻”這個細節(jié)上。但我不能說這個雕塑“不干凈”,因為這樣說了顯得自己很不堪,最妙的說法,是應該附和那些看似多元而包容的居高之論:一起罵罵子虛烏有的“有色眼鏡”,糾正并告誡大家,要從藝術中發(fā)現美的身影。 抱歉的是,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它扭曲了我的價值觀以及對美的想象。一者,藝術作品并不代表不用接受現世價值維度的考量,藏在自家的硬盤里,隨便怎樣的姿勢都無礙,但要擺到公園老少咸宜地展覽,你能說這也可以“百無禁忌”?二者,美或者不美,各有各的考量。你可以說這雕塑美輪美奐,我也可以說這玩意狗屁不是,尊重兩者對等的話語權,這是“藝術探討”的前提,總不能說——因為你覺得它很美,所以大家連說不美的權利都要剝奪去了。三者,所謂“引起家長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警覺”的說法,多少有點矯情了?;蛘哒f,這里有個邏輯漏洞。作者一方面說“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更過,這件作品描述的只是中學生親嘴,應該不算過”,但另一方面又強調以期引起“家長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警覺”。既然只是“親親嘴”,有什么需要“重視和警覺”的呢?這雕塑到底想“重視和警覺”什么呢?這問題不能深究,因為仔細思考下去,你便發(fā)現:所謂開化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過是刺激眼球的噱頭——它所表現的東西,恰恰是骨子里反對的東西。 回到雕塑事件上來,它本身的爭議提醒我們一個最基本的道理:不是所有的事物,一旦披上“藝術創(chuàng)作”的外衣,就有了道德評價的豁免權。很多人喜歡拿《金瓶梅》說事兒,但問題是,彼時的這本書和今日的這本書,是一個概念嗎?真正的藝術,是有時代性的,是因應當下而自有其清晰的邊界。公園的雕塑與私家花園的雕塑、有關未成年人的作品及成人作品,自當各有各的底線,這才是正常的藝術、雅俗共賞的藝術。 參差多態(tài)不是參差多怪。我們不能妄言“中學生舌吻”雕塑不是一幅好作品,但擺放在人來人往的公園,在2013年的中國觀之,顯然已經逾越了美學與道德的基本邊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3]狀元雕塑筑起什么思想?
- [ 08-24]雕塑是否“流氓”,不妨輕松看之
- [ 08-15]“飛天”雕塑折射病態(tài)的“權力美學”
- [ 08-13]別忙著給奧運冠軍建雕塑
- [ 08-13]冠軍的價值無需雕塑來體現
- [ 08-01]城市雕塑更應體現公民意識
- [ 03-23]期待“讀書頂個鳥用”雕塑發(fā)揮最大價值
- [ 12-19]城市需要怎樣的地標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