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不是犧牲人格權的理由
www.fjnet.cn?2013-10-17 08:18? 張貴峰?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為了“讓貧困生認定工作力爭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沈陽大學某學院采取“公開演講的方式”讓申請救助的貧困生相互“比窮”,此舉讓不少貧困生感到受傷。(《沈陽晚報》10月16日) 強調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公平”,并沒有什么不對。但具體到“公開演講”這樣的相互“比窮”認定方式,簡單粗暴地以犧牲貧困者隱私權利、人格尊嚴作為代價,來追求所謂的公平公正,十分不妥,明顯逾越了應有的界限和分寸。 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監(jiān)督制約公共權力的過程中,“公開”確實是一種推動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但是,這種“公開”手段的使用,不是絕對無底線無界限的,比如,與公共權力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隱私人格權利,尤其像貧困大學生這樣的社會弱勢群體的個人隱私人格權利,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界限和底線。否則,以公平公正為名,無節(jié)制地曝露弱者隱私,隨意剝奪侵犯其應有的人格尊嚴,只會走向公平正義的反面。 從慈善角度觀察,暴露和不尊重貧困受助者的人格尊嚴,并將此作為接受救助的程序前提,事實上是嚴重違背基本的慈善倫理的?!按壬啤币饬x上的扶貧救助絕不僅僅只是一種純粹物質財富層面上的簡單“施舍”,精神層面上對受助人心理情感、人格尊嚴的充分體諒、尊重,同樣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內涵,否則,如果慈善救助淪為一種完全不必顧忌體諒受助者情感尊嚴的“施舍”,物質財富上的貧困可以成為一個人遭受精神羞辱、被“揭傷疤”的理由,那么,慈善原本內蘊的“慈悲、仁善、不忍”的精神價值,勢必就將變得名不副實乃至“蕩然無存”。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10-17]大學要求貧困生演講比窮 得票最高者可獲助學金
- [ 09-16]專家稱取消公費研究生或對貧困生更有利
- [ 09-01]北大新生報到 非貧困生同樣可申請勤工助學崗位
- [ 08-05]貧困生貸款不應被26個公章刁難
- [ 03-12]貧困生獲資助400元僅到手40元 校長稱系炒作
- [ 03-12]深圳家庭資助貧困生 媒體追問9成捐款何處被截
- [ 02-17]農村商販資助貧困生20年 建個人基金拒絕捐款
- [ 02-06]農村夫妻背負外債仍資助貧困生 開面館維持生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