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9時許,云南昆明出現(xiàn)雨雪天氣。隨后,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及各航空公司對準備起飛的飛機集中除冰雪,起飛出現(xiàn)排隊情況,而進港航班則受停機位限制影響,再次出現(xiàn)大面積航班延誤。據(jù)新華社稱,截至當晚9時,已取消進出港航班152班,機場控制區(qū)內滯留旅客達8700多人。一家航空公司值機柜臺前,其中沒有工作人員。乘客有的坐在值機柜臺前,有的站在里面。外圍有一群保安和民警維持秩序。在值機柜臺上方貼著乘客發(fā)泄不滿的字條,“我們要吃飯 我們要睡覺!”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發(fā)生類似的旅客滯留事件不止一起,今年1月份當?shù)貦C場就因一場大霧滯留旅客高達7500余人,反映出來的就是機場方面和地方政府處置突發(fā)事件能力的嚴重不足。再有,今年11月,昆明機場再次因大霧天氣滯留旅客逾萬人,引起公眾普遍質疑和不滿。日前發(fā)生的因大雪導致機場癱瘓和大量乘客滯留事件,同樣暴露出機場方面應急機制的短板。 類似事件頻繁發(fā)生,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機場對本身的應急避險能力過度高估。對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和發(fā)布,目前有著充分的技術保證,一些應急事項完全可以做在前、想在前,譬如提前縮減航班架次而不是臨時“停飛”,更及時科學地和其他機場方面溝通,又諸如在旅客到機場之前就通過種種方式和途徑予以警示和提醒,并提前讓廣大乘客取消乘機行程等,很顯然,這些原本應該做得更好、做得到位的應急性工作完全闕如。除了這些極明顯的“硬傷”之外,機場方面和地方政府的服務態(tài)度和處置方式也嚴重欠缺。其實,在惡劣天氣無法完全避免“延誤”和“滯留”的情況下,考驗的就是機場方面、航空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服務水平和態(tài)度問題了。將后續(xù)的服務做得更溫馨些,是完全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沖突,緩解焦灼情緒的。據(jù)稱,在乘客和航空公司協(xié)調吃飯和住宿事宜之時,大量工作人員撤離,只剩下一些少部分人協(xié)調安排滯留旅客的住宿問題,也有乘客在值機柜臺前辦理延誤手續(xù)后就沒人管了。這恰恰是航空公司回避矛盾的表現(xiàn),也是服務意識偏差的表現(xiàn)。多一些耐心解釋,一定比“放任”的后果強許多,多一些數(shù)量更多的服務人員靠前服務,工作效率會更高,效果也會更好,也不至于造成更多的負面后果。 昆明大雪導致的機場癱瘓,還暴露出長期以來存在的在除冰上的責任區(qū)分不明問題。航空公司本身除冰能力不足,而機場方面卻過多地苛以航空公司除冰責任,這也是導致航班大量延誤的重要原因。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一些地方機場在整體上缺乏應急意識,缺乏來自于社會組織的幫扶、政府力量的直接干預和救助習慣等。航班滯留本質上屬于公共事件,但類似的公共事件中公眾見多的是機場和航空公司方面的“手足無措”,卻鮮見各方“擰成一股繩”式的同心協(xié)力。今年1月,日本東京都遭遇了17年不遇的大雪,成田機場71個航班臨時取消。共有3400多名乘客被迫在機場內過夜,在當?shù)卣蜋C場的協(xié)同工作之下,當天夜間迅速為乘客們分發(fā)了睡袋和飲用水。這就是當?shù)卣磻杆俚臉酥?,試問,昆明地方政府和昆明機場方面是否考慮過萬余乘客如何睡覺的問題?是否有著一個同樣迅速的反應和服務意識? 機場雖然位居市區(qū)較遠,但不應是一個孤立存在的空間,也完全可以發(fā)揮社會組織的力量乃至乘客自救的力量。2010年12月,一場大雪致歐洲交通癱瘓,同樣涉及機場,但在機場周邊區(qū)域一些社會組織形成救助合力,他們發(fā)放了近2000杯熱飲茶和咖啡幫助乘客抗寒,而乘客之間也相互安慰和相互幫扶,展現(xiàn)出來的就是集體抗擊災區(qū)天氣的一幕。如何在惡劣天氣和突發(fā)事件之后,讓公共服務和應急處置做得更好,昆明地方和昆明機場確實應該多些反思。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現(xiàn)有資源保障能力,撫平每一名航班延誤乘客的憤懣心理,絕不是單打獨斗可以解決的,更不是甘當“鴕鳥”就能逃避得了問題的。昆明國際長水機場因大雪癱瘓致乘客大量滯留事件,是一個極好的今后如何提升應急品質的“活教材”。 畢曉哲(河北 職員) |
相關閱讀:
- [ 12-11]美國遭遇暴風雪 數(shù)千航班取消機關學校放假
- [ 12-09]英國機場大延誤禍起交接班 遭輿論猛烈批評
- [ 12-08]英國空中交通控制中心故障致幾百架次航班延誤
- [ 12-07]山東100多個高速入口因大霧關閉 部分航班延誤
- [ 12-01]昆明機場因大霧影響近萬旅客滯留
- [ 11-30]大陸游客臺機場打人續(xù):國泰航空否認趕旅客下機
- [ 11-30]國泰航空否認機長爆粗趕大陸旅行團下機
- [ 11-22]上海飛溫州航班現(xiàn)“詐彈” 所有人員重新安檢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