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四川達州市大竹縣周家鎮(zhèn)8歲女孩李微微為救落水小同伴,不幸溺水身亡。事件發(fā)生后,當?shù)卣蛩銥槠渖陥蟆耙娏x勇為”稱號,卻未獲得批準。專家表示,對未成年人實施相關行為時,建議“見義智為”、“見義巧為”,不提倡“見義勇為”;同時,對未成年人見義勇為不提倡、不宣傳、不鼓勵,避免盲目模仿。(7月2日《北京青年報》) 因救人而溺亡的女童被拒評“見義勇為”,這注定引發(fā)爭議。毫無疑問,8歲女孩的舉動完全符合見義勇為的內涵,但正因為其未成年人的身份,在評與不評見義勇為稱號上,公共輿論呈兩極化態(tài)勢。而爭議背后更深層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見義勇為”觀? 授予見義勇為稱號到底看事實還是看人?不提倡未成年人見義勇為與授予女孩稱號矛盾嗎?為避免盲目模仿能成為拒評女孩稱號的理由嗎?在這些問題上,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不同。 面對輿論壓力,官方保持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冷靜和理性。見義勇為應該得到認可,但更應遵循最小損害、規(guī)避風險等原則。因此,不提倡未成年的見義勇為,對未成年人見義勇為不提倡、不宣傳、不鼓勵,是一種觀念的進步。更重要的是,拒評稱號并不是卸責,對于女孩家庭的具體困難,相關部門按照規(guī)定予以幫助,這正是我們期待的。 長期以來,在對見義勇為者的權益保護上,我們過多地強調了激勵,而恰恰忽視了最核心的內容,即對自身的保護。給人的感覺是,不管冒多大風險、付出多大代價,只要是見義勇為,就理所當然地獲得鼓勵和榮譽,至于風險和代價都是微不足道的。賴寧等一個個小英雄形象,就是這種傳統(tǒng)見義勇為觀的產物。這些年來,救人者與被救者雙雙遇難的悲劇時有發(fā)生,該反思了。 在西方國家中,家長和老師會反復教育孩子,生命權利大于一切、高于一切,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首先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可以求助,可以報警,但不能盲目施救。事實上,這種規(guī)避風險、強調自保的原則,不僅針對孩子,也適用于成年人。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保護的人,何談拯救他人的生命? 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我們需要新的見義勇為觀。見義勇為者不應該是悲壯的、慘烈的,而應該是智慧的、快樂的。如果英雄只能以悲劇收場,那就是對死亡的崇尚和贊美,不僅殘酷無情,更是不負責任的。我們需要的是理性的、人性的見義勇為,而不是盲目的、不分條件的見義勇為,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
相關閱讀:
- [ 07-03]不給“見義勇為”稱號是對未成年人負責
- [ 07-03]未成年人見義勇為:不鼓勵但不能抹殺
- [ 07-03]認定見義勇為不該有年齡門檻
- [ 07-03]不授予未成年人“見義勇為”稱號應成通例
- [ 07-03]女童救人身亡,該不該認定見義勇為
- [ 06-23]兒童見義勇為,反思要比表彰重要
- [ 06-11]褒揚見義勇為精神的時代樣本
- [ 06-05]激勵見義勇為 不能靠“鍵盤俠”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