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向往西方,但不媚外
2014-08-08 10:53:05?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80后是中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是中國文化中空前的一代。他們的生活中大部分沒有兄弟姐妹,成長心態(tài)不同,他們的父母在管教上沒有合適經驗可循,因此在約束與溺愛之間進退失據,這給了80后一個更加自由的成長空間,個性發(fā)展更加突出。像他們父母那一代的英雄主義、集體主義等個性化印記,在80后的身上很少出現。 80后價值觀的形成階段正好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時期,80后見識了很多來自西方的新鮮事物、觀念和想法,這些新鮮東西連他們的父母都沒有見過。80后開放地接受許多觀點與影響,但對堅持什么、守住什么的認識并不強。傳統(tǒng)的忠誠度甚至愛國主義的定義在他們身上都發(fā)生了變化,那不再是固定或一成不變,而更像是一種互動和彼此追求。 舶來文化對于80后成長的重要意義,直接影響了他們對于中國、對于西方的態(tài)度。這一代人,與傳統(tǒng)文化第一次出現了斷裂,他們不崇拜傳統(tǒng),而是更加前瞻,更加外向,更加向往西方。根據零點集團的調查結果,80后清楚地認識到,中國還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因此,對于西方文化、觀念和習俗的傳入,西方跨國企業(yè)進入中國市場,在別的代際有所顧慮的時候,80后秉承的更多是一種積極心態(tài)。 如果說成長初期80后對西方的向往是多面開花的話,在當前成家立業(yè)階段,80后對西方的向往是一種務實性的心態(tài)。所謂務實性,意味著這種向往不是簡單粗暴式的認為西方就是好,這種向往更多的是建立在生活意義上。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80后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所決定的。80后現在大多為人父母,他們充滿著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但現狀并不是令人滿意的。80后所面對的社會競爭壓力較前幾代人高出了不少。根據零點集團的調查結果,80后只有10.6%升至中高層,15.8%從事律師、會計師、文藝、記者IT等專業(yè)型職業(yè)。大部分80后薪水和職位過低,而4-2-1的家庭結構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養(yǎng)老、生育、就醫(yī)和生活壓力。因此,西方的生活品質對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刺激。 其實,對80后來說,愛國主義相對比較遙遠,過好當前的生活才是他們最需要的,畢竟這才是他們當前人生的壓力和動力所在。但這并不代表80后不愛國。80后對西方的向往并不是毫無原則的崇洋媚外。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80后可以做出基本判斷,并表現出對民族利益的思考和擔當,比如北京申奧成功以來,對于西方的系列反華行動,80后勇敢的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甚至被冠之以“鳥巢一代”。 但80后也并非鐵板一塊,他們對于愛國主義、對于西方的認識也存在著內部差異,并不是所有的80后都對西方向往。不管如何,對于80后一代,他們對于愛國主義,對于中國和西方的獨特想法,值得我們去拿捏?!?作者是零點指標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
相關閱讀:
- [ 01-16]80后公務員辭職:不做LOSER是為了尋找天空
- [ 09-28]“80后女子24次人流創(chuàng)紀錄”值得全社會反思
- [ 06-26]80后小夫妻曬春節(jié)期間賬單:人情消費近萬元
- [ 05-15]80后這一代人的怕與愛
- [ 05-15]80后暮氣沉沉?
- [ 05-15]致我們永不應暮氣沉沉的80后
- [ 05-14]80后一代集體變“老” 莫讓青春染暮氣
- [ 02-16]媒體稱七成80后90后認不全親戚 宗親關系模糊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