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機制是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保障
2014-10-06 13:14:1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責任編輯:林誠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接下來的制度機制建設工作,是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保障。 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極大地提升了黨的形象,讓人民群眾感到滿意。而確保反“四風”、抓作風已經取得的成果得以鞏固,不會出現(xiàn)反彈,這是黨內黨外、廣大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抓一抓會好轉,松一松就反彈,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這番話,有的放矢,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因此,他明確指出,要建立抓作風的長效機制,要建立健全管用的體制機制。 建立抓作風的長效機制,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要舉措,是努力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根本保證。建立長效機制,體現(xiàn)了從嚴治黨中“嚴”字的具體化。從嚴治黨不是通過幾次整風就能達到目的,不能“照了照鏡子、正了正衣冠、洗了洗澡、治了治病”就萬事大吉。習總書記特別強調,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在從嚴治黨、狠抓作風這樣的重大問題上,他強調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一個節(jié)點一個節(jié)點抓,積小勝為大勝,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臨近關鍵節(jié)點的時候,習總書記提出建立長效機制的要求,讓“嚴”字落在實處,讓“嚴”字有制度可依。 如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是一項艱巨而又細致的任務。首先,必須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有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的統(tǒng)一部署,站在一個高起點上去設計制度機制。其次,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機制,需要有頂層機構定規(guī)、統(tǒng)籌、把關;也需要舉全黨之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醞釀討論,充分發(fā)揮黨內民主,使制度機制能夠為全黨自覺接受、遵守、執(zhí)行。與此同時,需要廣泛征求、認真聽取民主黨派的意見和建議,需要遵循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老老實實地向人民群眾問計求策,使這個與群眾路線直接相關的制度機制最終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擁護。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這個機制要管用,必須包括許多重要內容。其中,擁有突出地位的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必須突出黨群關系這一貫徹群眾路線的核心,要有堅持經常聯(lián)系群眾,通過哪些方式聯(lián)系群眾,怎樣對此監(jiān)督考核,以及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jiān)督等具體規(guī)定。通過這樣的規(guī)定,確保黨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關系的保持和發(fā)揚。二是必須突出作風建設的高標準。習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fā)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边@樣一個 “三嚴三實”的要求,是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準則,是制度機制的必有之義。三是必須深謀遠慮,突出長遠性。黨員干部優(yōu)良作風的養(yǎng)成,事關長遠。抓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更是百年大計。立足長遠的制度機制,對作風問題常抓不懈,使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使黨的群眾路線長久地深入地得到貫徹。 世界上眾多的國家政府、政黨組織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作風問題,類似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等現(xiàn)象不僅常見,而且積習成弊,難以革除。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極為重視自身建設,很早就提出了“三大作風”,把群眾路線放在特別突出的位置。然而,“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一支龐大的隊伍在長期的斗爭中難免有理想喪失、斗志頹唐、精神松懈的落伍者,“四風”問題的出現(xiàn)也不可避免。究竟怎樣防范作風問題從隱患轉成痼疾,究竟怎樣從根本上解決作風問題,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組織都必定會面臨的難題。對此,中國共產黨給出的答案是,建立健全一個長效機制,確保全黨堅持群眾路線,使黨永遠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在一起。 |
相關閱讀:
- [ 10-04]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與重要啟示
- [ 09-30]習近平給福建企業(yè)家回信 群眾路線 百姓說了算
- [ 09-26]國網福建電力召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部署會
- [ 09-26]公司召開黨組中心組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活動專題學習會
- [ 09-25]《福建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第154期
泉州市晉江市、惠安縣、德化縣緊貼實際抓整改 - [ 09-24]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曬曬整改成績單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