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依法規(guī)范網絡行為,高屋建瓴為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規(guī)劃了藍圖。 要依法治國,就必須依法治網。依法治網就要用法治的思維推動網絡空間法治化,這至少包含依法辦網、依法上網、依法管網三個方面。 依法上網不可“違法”?;ヂ摼W的虛擬性,給人一種網絡是法外之地的錯覺。一些在現實社會中得以規(guī)制的違法犯罪行為,在網絡上卻改頭換面、大肆橫行?,F實社會中的人受制于法律不會去肆意傳播不實、虛假、低俗信息,也不敢隨意中傷誹謗他人,更不會明目張膽的傳播淫穢色情內容;但在網上,“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一些人卻為了點擊率、提升人氣肆意傳播網絡謠言、誹謗等不實信息,“友加”軟件等公然色情炒作分享淫穢性的文章和圖片。雖然它們已被有關部門依法查處,但這種現實反映出我國現有網絡法律法規(guī)的不相適應性。不可否認,在應對網絡熱點難點問題時,司法解釋、管理規(guī)定等確實起到了彌補網絡法律缺位的良好功效,如關于網絡謠言的認定與處罰,最高法出臺信息網絡侵權司法解釋明確“人肉搜索”等網絡行為要承擔侵權責任,“微信十條”規(guī)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等。但這不宜作為網絡法治化建設的常態(tài)手段。只有推進和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互聯網法律體系,才能增強依法治網的力度、精度、信度,使用網者不敢、不能、不想去“違法”,也才能實現第14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發(fā)表的《蘇州共識》,培養(yǎng)“守法的網民”,爭做“守法的網站”,勇當“依法治國的引領者”。 依法辦網保護“隱私”。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的成熟,越來越多的網絡企業(yè)將商家利益瞄向法律禁區(qū)。尤其是在云計算、大數據時代,“數據失控”危機變得更為突出:虛擬社會中的每一個數據經過數據采集、存儲、分析階段,最后在應用階段必然會對接到現實社會中的每個人。不法分子肆意挖掘個人私密、家庭、健康等隱私信息,騷擾電話不斷、垃圾短信泛濫、“艷照門”事件層出,個人數據權如何保護,如何實現數據管理與開放……對這些內容我國在法律方面尚未能有效規(guī)范。這也導致我們既喪失了對數據的控制權,也無法管控這些數據會流向哪里,更無法影響獲得信息的人將會對這些數據作何處理。因此,只有進一步完善網絡信息服務,明確網絡服務中對數據使用的規(guī)則和標準,才能對網絡隱私保護有法可依。 依法管網明確“責權利”。自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我國先后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guī)為依法治網提供依據,也在不同時期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我國現有的互聯網法律法規(guī)中有較強的行政監(jiān)管色彩:現行的170余部涉及互聯網的法律法規(guī)中,調整行政類法律關系的超過了八成;法律法規(guī)也多是從方便政府管理的角度出發(fā),側重規(guī)定管理部門的職權、管理和處罰措施等內容;在管理方式上以市場準入和行政處罰為主,在規(guī)范設計上以禁止性規(guī)范為主,缺乏激勵性規(guī)范,多強調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網絡用戶的責任和義務,而對如何保護企業(yè)、網民在互聯網中的權利缺乏設計與考慮。這不僅使多個行政部門產生管轄重疊,也常忽略了權利與自由的邊界。因此,只有以互聯網立法協調網絡治理權力,明確國家、企業(yè)、個人在網絡使用中的責任,才能確保網絡空間中的權利。才能在法治的環(huán)境下,建設具有強大公信力和影響力的新型科技公司、新型主流媒體,提升政府的現代化治理能力。 規(guī)范網絡空間的行為,離不開互聯網法律、法規(guī)的成熟與應用?;ヂ摼W立法是規(guī)范網絡行為的關鍵保障。只有網絡主辦者、網絡使用者、網絡管理者都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規(guī)范行為,同心共智、同頻共振、同力共舉,才能建設出一個健康、有序、和諧的法治化網絡空間,才能真正建立起網絡強國。 |
相關閱讀:
- [ 10-17]“3Q大戰(zhàn)”對互聯網競爭有何啟示?
- [ 10-13]慎開互聯網企業(yè)上市“綠色通道”
- [ 09-30]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將產生
- [ 09-16]高鐵時代呼喚“互聯網思維”
- [ 09-11]別為發(fā)酵于互聯網的“顏控”而焦慮
- [ 09-05]好萊塢艷照門,互聯網規(guī)律你不懂
- [ 09-05]互聯網思維是“少林硬功夫”
- [ 08-22]謹防監(jiān)管“防火墻”在互聯網時代變“篩子”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