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協(xié)同治霾,需要每個地方都從我做起

2014-12-05 10:22:06?易艷剛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只要方向正確、方法科學、措施有力、堅持不懈,將“笨辦法”做細、做實,從霾伏中“單兵突圍”,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隨著霧霾常態(tài)化,隨著“呼吸之患”成為突出的民生痛點,治霾已經超越了環(huán)保,成為公共治理的焦點難點?!蚌踩ヶ灿謥怼钡膰谰F(xiàn)實,催生了一種無奈情緒:霧霾在短期內肯定治不好,我們只能適應它。所以,前不久國家發(fā)改委有關人士說“到2030年”中國大氣污染問題會大大改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算算自己到時候是否還活著。

霧霾不好治,本應該下更大力氣去治,但到一些地方的官員那里,卻轉化成另一種消極心態(tài):既然治霾是場持久戰(zhàn),而我的任期沒準只有三五年,靠治霾是出不了政績的,與其為短期見不了多少效的治霾而關停企業(yè),影響看得見摸得著的GDP和稅收,不如喊喊嗓子做做樣子就行了,以免因治霾而影響“發(fā)展”誤了升遷。

不僅如此,飄蕩在空中的霧霾完全沒有行政區(qū)劃邊界“意識”,治理需要跨區(qū)域聯(lián)動協(xié)同,一些地方無形中會產生觀望心態(tài),甲地埋怨乙地,乙地怪罪丙地,互相打起小算盤,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單兵”不可能突圍。于是,一些地方整天抱怨霧霾難治,坐等“頂層設計”,卻沒有主動向霧霾宣戰(zhàn)。這也讓我們的天空陷入可怕的“公氣(空氣)悲劇”——污染共同制造,治理各懷心思。

霧霾難治,但并不代表治霾行動就不能更主動些,讓藍天來得更早一些。那些行動遲緩、消極治霾的地方官員,應該好好看看12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13版關于山東菏澤“空氣翻身”的報道。菏澤的空氣質量曾在山東長期墊底,但從2013年8月起,他們通過繪制“污染地圖”、淘汰黃標車和劣質燃煤鍋爐、引導農民秸稈還田、整治燒烤攤點、控制汽車尾氣排放、設立環(huán)保專項資金鼓勵企業(yè)治污等手段,讓今年1-10月的藍天數(shù)比去年多了43天。

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沒錯,在山東屬于經濟欠發(fā)達的菏澤,并沒有什么秘密武器,也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強行關停一些排污大戶,他們的治霾舉措都是“笨辦法”。然而,實踐表明,只要方向正確、方法科學、措施有力、堅持不懈,將“笨辦法”做細、做實,從霾伏中“單兵突圍”,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治霾確實不簡單,涉及產業(yè)結構調整、涉及企業(yè)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但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因素是工業(yè)廢氣、揚塵和機動車尾氣等,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常識。菏澤治霾為什么能起到明顯成效?一個關鍵原因是,他們沒拿“霧霾難治”當借口,而是化整為零,下大力氣摸清全境污染源——哪怕小到一個燒烤點,并對這些污染源“各個擊破”。“把已知的污染源解決了,就能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這一經驗對全國各地應該都適用。

菏澤治霾的另一個重要啟示是,“把自身問題解決好,就可以明顯改善空氣質量”。誠然,大氣污染具有區(qū)域傳輸?shù)奶攸c,需要聯(lián)防聯(lián)治,但現(xiàn)實是,很多地方霧霾治理沒有起色,是因為他們一直都在等待別人先動,自己卻不行動。要知道,對霧霾聯(lián)防聯(lián)治,前提是各個地方都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大家都行動起來才有聯(lián)動,大家都擔起責任才有藍天。

正因如此,菏澤治霾不等不拖,盯著自己的土地找出自己的病,對病灶一個也不放過,對癥下藥做手術的探索,就顯得尤為可貴。如果每一個地方都從我做起,主動治理,點滴努力才能匯成強勁的“環(huán)保季風”,驅散神州霾患。而菏澤藍天數(shù)量增多、PM2.5指數(shù)下降、民眾幸福感顯著提升,就是給主動治霾者的最好獎賞。這也啟發(fā)我們:如果每個地方都像菏澤一樣,積極解決好自身問題,神州大地何愁不能從十面霾伏中整體突圍?

當然,從“菏澤樣本”中尋求治霾經驗,也需要摒棄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兩年就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的心態(tài)。菏澤治霾的一些好的做法可以移植,但最終能起到多大成效,要結合各地實際。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各地都能有菏澤不等不拖、腳踏實地、主動治霾的態(tài)度,“APEC藍成常態(tài)”的夢想將會更早變?yōu)楝F(xiàn)實。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