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隱私保護是手機卡實名制題中應有之義

2015-09-01 15:05:11?高創(chuàng)?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9月1日起,電信企業(yè)在通過各類實體營銷渠道銷售手機卡時,將要求用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并當場在第二代身份證讀卡器上進行驗證;對非實名電話卡老用戶將繼續(xù)采取限制通信、業(yè)務的手段。目前三大運營商均沒有明確“非實名就停機”的統(tǒng)一時間節(jié)點,但都建議非實名老用戶盡早去辦理實名登記。(9月1日中國新聞網)

隨著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的穩(wěn)步推進,電話用戶實名制進入了全面鋪開的信息核驗和采集期。無主的“黑卡”橫行,一方面是電信行業(y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影響,另外一方面紊亂的銷售秩序、不一的銷售渠道也在客觀上滋生了“黑卡”的問世,但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帶來的嚴重后果卻是殊途同歸,不實名的手機卡往往成為違法犯罪分子的必備工具??梢钥吹靡姷氖聦嵤?,在各類電信詐騙和貸款辦證廣告中預留的手機號碼多是無個信息或是冒雨他人信息注冊登記的手機黑卡,如此一來,既縱容了垃圾短信的泛濫亦為打擊違法犯罪增加了難度。

因此,手機卡實名制是大勢所趨,更是切斷“黑卡”流通環(huán)節(jié)利益鏈條和打擊犯罪維護穩(wěn)定的必然要求。年初公布的《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為“黑卡”作了明確的定義:未進行實名登記并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實施通訊信息詐騙、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移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均歸屬“黑卡”范疇。定義反饋出的信息,一方面披露出黑卡暗藏的巨大社會危害性,另一方面“未實名登記”不僅僅局限為無登記信息,機主與實際使用者不匹配亦需要實名認證登記,因為這一渠道往往淪為不法分子盜用他人信息登記的最佳途徑。

這樣看來,實名制是一個有效且值得廣而示之的手段,只不過在建立過程中,仍需要層層遞進漸次推廣實施,同時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實名制下對隱私保護的擔憂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手機卡實名制下,需要將個人信息采集驗證,錄入登記,一方面實現(xiàn)了有據可查、有跡可循,另外一方面也增加了泄露的風險和機率,實名制下的手機用戶隱私保護任重道遠,亟待找尋一條讓兩者并行不悖的道路。

在手機卡實名制的前提下,公民個人身份信息等隱私保護起碼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者,電信行業(yè)企業(yè)市場化運行和管理的模式下,如何加強對收集的客戶隱私信息的保護,規(guī)范信息管理,不僅需要企業(yè)本身付諸成本,更需要以嚴苛的法律來鞭策。實名認證后,手機號已絕非一串簡單的數(shù)字號碼,承載了更多的用戶身份信息信息,并且順藤摸瓜還能發(fā)覺更為開闊的網絡注冊、會員登記、手機交易等一系列附屬信息。反觀,如果借由網絡信息搜尋手機信息,進而套取個人信息更是值得警惕。

二者,隱私保護除了關注已實名登記者外,還有“被登記者”的權益亟待正視。如果實名認證未進行人卡合一的現(xiàn)場認真比對,極有可能被不守規(guī)矩者鉆了空子,套用他人個人身份信息進行認證,不僅損害了被冒用者的合法公益,亦為犯罪活動埋下無窮隱患。當然,一些看中市場的投機者甚至不惜“以己證件”換實名之卡,繼而轉手倒賣漁利,這其中暗含的巨大風險同樣應由認證部門廣而告之,堅決杜絕。

手機卡實名制落地,而對實名制衍生的隱私保護問題也應該同步重視。當實名制利劍出鞘發(fā)揮作用,成為社會管理的有力工具,那么,呵護公民個人信息、完善對隱私的保護更應成為實名制不可或缺的題中之義。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