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老無論走哪條路,老人的感情需求都不能缺位。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需求,也是目標】 有位老同事一雙兒女皆在國外生活,老兩口去幫他們帶大了四個孩子?;貒螅M了養(yǎng)老院,又患上老年癡呆。 老齡社會悄然而至,身邊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且不說養(yǎng)老的經濟壓力問題,如何實現老人身邊“有人”,在人員快速流動的今天,更是一個大問題。 有人算了筆賬,如果跟爸媽住一起,除去應酬、上班、睡覺等時間,平均每天陪伴4小時,一年有1460小時。在異地工作,如果只有過年7天回家,除去路上和應酬時間,一年的陪伴只有24小時。 有的家庭子女多,但最怕病患。筆者的姥姥今年96歲了,從92歲開始老年癡呆,需要各種繁雜的護理,上廁所一天許多次,去過后沒幾分鐘忘記了又要去。多虧有8個孩子,一家一個月。到誰家,誰家還得雇保姆。即便這樣,兒女都得瘦幾斤。 而少子女甚至獨生子女家庭,就只能靠模式創(chuàng)新了。預先找好養(yǎng)老院、社區(qū)就近養(yǎng)老、考慮托老所、抵押地產養(yǎng)老、醫(yī)養(yǎng)結合,乃至暢想社會化機構上門服務、跟著兒女走開辟第二職業(yè)、找志同道合好朋友一起雇工養(yǎng)老……步入中年的人們討論起養(yǎng)老問題,都是腦洞大開。 年富力強的我們,思考這個問題還比較理性。但想想老之將至,熱熱鬧鬧討論中也難掩對生命脆弱與無力的隱隱憂懼。無論用哪種方式,對于未來,不確定感遠大于確定感?!叭绻F在都沒有思考好準備好,到時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老到什么時候,連這份能耐與思維都沒有了?!?/p> 各國的養(yǎng)老問題都是大問題,中國的養(yǎng)老更具自身特色——重感情、重親情??陀^地說,在現在家庭的倒金字塔結構下,讓子女做到傳統(tǒng)意義上的陪伴是非常難的,老人也并不奢求那樣。未來老人更現實的需求,其實是實現在家庭乃至社會中的存在感。 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需求,也是目標。中國的老人,比起吃飽穿暖,圖的更是一份要強要面。看過一個小故事,有一家人每天特意留幾個盤子讓老人刷,就是讓老人有存在感。能夠讓老人自愿發(fā)揮余熱、凡事老人能出謀劃策,這樣的家庭養(yǎng)老幸福指數比較高。 哲人說,“相信我,老朽并不是因為年老而容易發(fā)生的,而是以往懶惰和愚蠢的無聊時光的報應……我贊許有某種青年特點的老年人?!痹诓稍L中,總能深深印證這句哲理。吉林長春市寬城區(qū)老黨員、86歲的杜靜英奶奶,半個世紀以來義務培訓4萬多名學生,每天感覺自己年輕又快樂;老軍人葛長江,以80高齡撿破爛,供貧困孩子念書;遼源市龍山區(qū)將當地“五老”(老干部、老教師、老戰(zhàn)士、老勞模、老專家)組織起來,建設成為關愛未成年人的一支最有力的隊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市場越來越成熟,養(yǎng)老服務這片巨大的藍海一定能衍生出比今天更新的養(yǎng)老方案。而對于現在來說,更多的需要反求諸己,讓身邊的父母,讓未來的自己,都有一份屬于老年人的存在感。 (作者為本報吉林分社記者)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