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美味龍蝦導致“肌溶解”,因食用龍蝦引起肌肉溶解癥患者近期在南京各大醫(yī)院頻頻出現的消息,這條新聞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記者23日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當天傍晚6點左右,南京市衛(wèi)生局專門就此事緊急召集了各相關單位進行部署,將從即日起著手調查龍蝦事件。(揚子晚報8月24日)
雖然南京疾控中心一方面認為“不可能是‘洗蝦粉’惹的禍”,另一方面卻又“懷疑可能與化學物質有關系”(廣州日報8月24日)。雖然最終結果有待深入調查,但無論是媒體還是公眾,早已急不可耐地將“洗蝦粉”視為“肌溶解”的罪魁禍首。
這樣的擔心并非無厘頭,“洗蝦粉”實則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別以為“三無產品”果真會如想象中那樣的“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其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去年上海就曾明令禁止使用“洗蝦粉”。也別以為“洗蝦粉”像某些專家描述的那樣“經清水浸泡和高溫烹飪后會分解掉”,真就不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傷害,上海市食藥監(jiān)部門去年調查就發(fā)現,“‘洗蝦粉’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酸和亞硫酸鹽”,“還有很多不明成分”,并認為這種產品必然會給消費者健康帶來隱患。(法制日報2009年5月26日)
當然,僅憑對“洗蝦粉”的“前科”,便草率作出判斷,這有失客觀。公眾不愿等待最終真相的出現,既有“洗蝦粉”依然存在的事實,也有由來以久對調查機制無法以實際言行服人的猶疑,還有對食品監(jiān)管應急機制、糾錯機制信心的滑落。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里,一起食品公共事件曝出后,首先應有必要的預警,而不是坐等媒體的一再追問;其次,對可疑食品或者添加劑至少要采取必要的干預,比如收緊監(jiān)管措施;再者,對問題的調查要迅速、深入,還要公開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