舀鐵砂的工具是黃銅做的寬約一公分,連柄長約三十余公分,狀似烏蓬船劃漿的小勺。說小勺也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沒有凹進去,只是呈薄薄的片狀。記得外公以前曾以它為“理”黃蟮絲的工具,可見它薄如刀翼。為何用黃銅做呢?因為黃銅略有彈性利于填補中的按捺,且長時間與鹽鹵鐵砂接觸不會生銹,當時好象還沒有不銹鋼。用這個工具把鐵砂填到鑿好的小坑小縫中。一般縫稍長點,就要以“鋼攀”加固。所以修壇工具中還有一把極鈍的小斧,斧刃用來敲制“鋼攀”彎轉(zhuǎn)的兩只“腳”。當然凡用“鋼攀”時,原縫的旁邊要再鑿嵌“腳”的更小的縫,嵌入鋼攀的腳后也以鐵砂補填。補填好鐵砂的坑縫,隨手撤上一小撮蘢糠灰,目的是吸干鐵砂中的水份。數(shù)天后,鐵砂銹結(jié)牢固,就在酒壇外面刷上白石灰,一只簇嶄全新的酒壇就呈現(xiàn)在眼前了。
在修壇的鑿坑鑿縫中,飛迸出來的碎屑碎末很容易傷到眼睛。當時大家貧窮,也不怎么講究,沒有人會去買副眼鏡保護自己。還有,在底層的人群中,如果帶上一副眼鏡,覺得有股酸腐之氣,人們會加以嘲笑,所以修壇師傅們都是瞇著眼睛“敲甏”。僅管眼睛瞇著,還是有碎末不時飛進眼睛,??吹叫迚瘞煾惦S手撩起過滕的長“圍身”擦眼,或者是相互幫助“翻眼皮”解決,也有極個別的因此而不幸弄瞎了眼睛。
修缸補甏也是三百六十行之一,現(xiàn)代生活再是富裕精致,缸、甏、壇、罐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今“敲甏”聲已經(jīng)漸行漸遠,以至于“鐵砂填縫、鐵攀固結(jié)、鹽鹵粘合”的絕技將要失傳。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現(xiàn)時的奢靡之風,大手大腳的習慣,稍有破損,一擲了之。比如某廣告就以“裝酒全部用新瓶”為榮,“變廢為寶”之說已經(jīng)過時了。二是有了用化學粘合劑替代的辦法。如用環(huán)氧樹脂、乙二胺、二甲苯、水泥,以一定的比例攪拌后來替代鐵砂修補,但是這種新辦法在質(zhì)量和環(huán)保上并不理想。據(jù)說現(xiàn)在修壇師傅的年收入也有四、五萬元之數(shù),但依然是后繼無人。兒時的“敲甏”聲已經(jīng)漸行漸遠,漸漸至于無聲。惜哉!(鑒湖老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