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是博大而無私的,人一出世,便享著無微不至的母愛。因此,世人談到母親,或回憶母親,小到一舉一動,甚或一句平常話,兒女無不刻骨銘心,瑣屑細事,絮絮道來。惟瑣屑細碎,方體現(xiàn)母愛無微不至。但作者卻不這樣寫,他以“母親的喪事”為主線,把回憶母親的細事串起來,讓我們在紹興農(nóng)村喪事民俗中,一起去感受他對母親的愛與傷痛,讀來一點也不覺得煩瑣,反而隨著喪事進程,被其真情的回憶感染,也動了真情,請看:
母親是在兒孫們身邊“安祥地合上了雙眼”,作者對于母親的離世,不似《哭祭》中與父親生離死別只能“遙祭”的那種撕心裂肺的悲慟,而是無奈的隱隱的傷痛,如同看著一盞油燈,油干而漸漸地熄燈的那種傷感。他在文首寫道:“母親是相當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的,相當平靜?!薄跋喈斊届o”四字,給全文定下了悲傷的基調(diào)。因此,在整個喪事進程中,我們看到的作者,是“靜靜的”回憶著母親:“我靜靜地坐在母親的身邊,想著她早些年對我說的話”;“去祖廟點蠟燭了,我捧著遺像走在前頭,一步一步地走向老樟樹下的祖廟走去。腦海中接連閃過母親生前的鏡頭”;母親入殮時,“我只是久久地親吻著母親的前額,久久地。”這些都回應(yīng)著母親生前的那句話“我死后你不要哭,你對得起我這個老太婆了。”只有“在祖廟點完蠟燭之后,我又捧著遺像,繞道‘大壩頂’一步一步地回家”,回憶母親生前事,情感的積蓄終于爆發(fā)出來,“不知不覺間早已淚流滿面。一進家門,就再也克制不住,長跪于亡母靈前號啕起來?!弊x到這里,我們也跟著流淚。
母親細事不細寫卻感人淚下,作者這種寫作本領(lǐng)在文章最后,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不直接細寫母親在老家的為人處世,而只渲染“出葬那天,這個古老的山村還真讓她風光了一回”的氣氛,讓我們看到“這個山村的人們,用真誠和古樸祭奠了母親的亡靈”,便知道他母親在山村的為人了。(張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