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肖鷹在某報紙發(fā)表了題為《春晚導演莫學“蘇紫紫”》的評論文章,批評春晚小品“用低俗取笑農民”。春晚導演馬東撰文表示“小品作品好壞自有公論,但是笑聲不假,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充滿誠意的(見2月10日《成都晚報》)”。
我絲毫不懷疑馬東所說的,央視春晚小品的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央視春晚小品時充滿了誠意。我也對于央視春晚創(chuàng)作群體,拿普通人“開涮”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深表“敬意”。央視的春晚似乎每年都有一個主題,比如央視1983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主題是:舉國除夕萬家歡,共品春晚頭道餐。央視1984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主題是:愛國、統(tǒng)一、團結 。央視1985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主題是:團結、奮進、活潑、歡快。 然而央視的春晚主題雖然千變萬化,卻有一個主題是萬變不離其蹤的。那就是那些詼諧幽默的諷刺節(jié)目,取笑都是農民、城市普通市民、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而且這種趨勢尤其是在近年來尤為明顯,簡直成了央視永恒不變的主題。雖然近年來我國的反腐形勢依然嚴峻,可以在央視近年來的央視春節(jié)晚會里,我們卻找不到一段諷刺貪污腐敗現象的相聲和小品,央視把所有熱情都投入到了拿普通人“開涮”過程當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