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谷豫東高中畢業(yè),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工廠當(dāng)一名工人。因為當(dāng)時父母也已進入花甲之年,體弱多病,大姐已經(jīng)出嫁,大哥和二姐不在身邊,三姐上山下鄉(xiāng),身邊特別需要有個孩子照應(yīng)。谷豫東就向時任地區(qū)革委會副主任的父親提出請求。谷書記沉默了很久,最后還是動員谷豫東上山下鄉(xiāng),跟大家一起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雖然谷豫東據(jù)理力爭,但谷書記還是那句老話“我是領(lǐng)導(dǎo)干部,如果我自己本身不帶頭,底下的工作怎么做呢?”谷豫東知道拗不過他,只好退一步,請求到東山縣當(dāng)知青。不料,谷書記還是堅決反對,他說,到了東山,人家都知道你是谷文昌的兒子,都會想辦法照顧你,那你就得不到應(yīng)有的鍛煉。當(dāng)時,谷豫東失望極了,父親怎么就這么絕情,一點兒也不懂得疼惜自己的兒子。直到6月下旬,谷豫東被組織安排到南靖縣偏遠的山村朱坑知青點落戶。第二天,谷書記正好要到南靖出差,谷豫東順路搭坐了他那部舊吉普車。本以為父親會送他到朱坑知青點,可是,車開到縣林業(yè)局,谷書記就把他的行李卸了下來。谷書記拍拍他的肩膀囑咐說:不要有優(yōu)越感,路只有自己走才會越走越寬。 后來,谷豫東瞞著父親報名參軍。要知道,在當(dāng)時想進部隊是多么不容易啊。當(dāng)年谷書記還兼著地區(qū)征兵辦主任,一旦告訴他想應(yīng)征入伍,準(zhǔn)又被勸說把機會讓給別人。就這樣,谷豫東悄悄地參加體檢、政審,直到最后接到入伍通知書,才告訴父親。谷書記當(dāng)時一陣驚喜,幸福的淚花布滿深陷的眼窩,連聲說:“好樣的,好樣的!”頓時,所有的委屈全部煙消云散,谷豫東真切地體會到父親的愛原來是這么深沉,感覺其實是這么親,這么近。 谷書記為人民艱苦奮斗了一輩子,艱苦樸素了一輩子。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一件從漁民手中買來的舊大衣,一穿就是2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每次單位改善伙食,他總是把平生最愛吃的餃子帶回家分給孩子們吃。 在生病住院期間,前來探病的東山人很多。谷書記總是再三交代他們:“回東山后,要是有人問起我的病,就說好了,出院了,別讓大家費時來看我?!逼鋵?,這個時候,谷書記的病情正在不斷惡化。他的吞咽越來越困難,血管日漸萎縮,無情的癌細胞在他全身擴散了。為了能增加一點抵抗力,醫(yī)生建議給他注射人血球蛋白,可一聽說這種針劑一支要兩百多元,他謝絕了,他知道自己的病好不了了,不想給國家造成浪費。谷書記心里裝的永遠只有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從谷豫東兄弟姐妹懂事起,就難得與父親多呆一會兒,父親留給他們的總是匆匆的身影。病痛的折磨使他經(jīng)常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說話非常吃力。但是只要他能清醒過來,他總是不忘叮囑:不要忘記父老鄉(xiāng)親,不要忘記共產(chǎn)黨的養(yǎng)育之恩,你們要爭取早日入黨。谷書記常說“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chǎn)黨來干什么!”有時谷書記好不容易在家,仍然不時有群眾找上門來反映困難,總是熱情接待,還經(jīng)常留困難群眾吃飯。沒有多余口糧,家人就得餓肚子,有時看著群眾吃飯,幾個孩子都會流口水。身為黨員干部,谷書記牢記責(zé)任,為黨分憂,心系群眾,為民謀利的公仆本色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
- 2016-03-03谷豫東、楊曉云家庭事跡材料
- 2016-03-03谷豫東、楊曉云家庭事跡材料
- 2016-03-03谷豫東、楊曉云家庭事跡材料
- 2016-03-03谷豫東、楊曉云家庭事跡材料
- 2016-03-03谷豫東、楊曉云家庭事跡材料
- 2016-03-03谷豫東、楊曉云家庭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