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軍新的進攻面前,中共臨時中央仍然要求中央紅軍(1934年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處處設(shè)防,廣筑碉堡,以陣地防御結(jié)合"短促突擊"頂住敵人的進攻。從1月下旬開始,紅軍全線開展陣地防御戰(zhàn)。在贛東方向,國民黨軍北路軍4個師奪取建寧,分兩路進攻黎川、建寧間要點橫村和樟村,突破紅5軍團防御后,再攻邱家隘、坪寮,紅9軍團和紅3軍團第4師抵御失利,被迫南撤。2月9日,紅1、紅9軍團分別在樟村以西雞公山及熊家寨與國民黨軍各1個師激戰(zhàn),失利后被迫南撤。15日,紅1、紅9軍團、紅3軍團第4師、紅5軍團分別在鳳翔峰、司令巖、蘆坑與國民黨軍3個師激戰(zhàn),均未獲勝。25日開始,紅1軍團等部為保衛(wèi)建寧,在建寧西北山岬嶂與國民黨軍激戰(zhàn)3天,擊潰其1個師。3月上中旬,中央紅軍與國民黨軍北路軍頻繁交戰(zhàn),紅軍節(jié)節(jié)失利,損失嚴重,逐步向廣昌撤退。至此,北路軍完成了樂安至黎川的堡壘封鎖線,開始準備進攻廣昌。在閩西北方向,2月24日~3月下旬,紅7軍團等部先后在沙縣、將樂、泰寧、歸化(今明溪)等地區(qū)與國民黨東路軍展開激戰(zhàn),失利后被迫向西退守建寧、寧化一線。國民黨軍東路軍亦筑碉步步進逼,向建寧推進,并與北路軍第3路軍在閩贛邊界的德勝關(guān)會師。各路"圍剿"軍的合圍緊逼,迫使中央紅軍主力在廣昌、建寧等地與之決戰(zhàn)。
4月上旬,國民黨軍北路軍和東路軍進到南豐縣的康都、西城橋至泰寧一線,并集中11個師分兩個縱隊沿盱江兩岸向廣昌進攻。中共中央在紅軍連續(xù)作戰(zhàn)、十分疲勞、減員很大的情況下,以紅1、紅3、紅9軍團及紅5軍團第13、第23師共9個師的兵力,采取集中對集中、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的"正規(guī)戰(zhàn)",以求阻止國民黨軍進占廣昌。10日開始,國民黨軍7個師又1個炮兵旅,在大批飛機的配合下,向廣昌交替攻擊。紅軍輾轉(zhuǎn)苦戰(zhàn),難于應(yīng)付。14日,甘竹失守。19日,大羅山、延福嶂陣地丟失,紅軍反擊未能奏效。至下旬,紅軍被逼至廣昌城下。27日,國民黨軍向廣昌城發(fā)起總攻,紅軍拼力抵抗,并組織反擊,但未能阻止國民黨軍的連續(xù)攻擊。28日,紅軍退出廣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