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走基層 轉作風 改文風”活動> 基層親歷 > 正文

湄洲日報 吳偉鋒:鄉(xiāng)土氣息最芬芳

www.uplandwellness.com?2011-12-22 11:24?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三、深入基層,汲取素養(yǎng)。記者只有扎根基層、深入一線,才能增強群眾觀點,掌握和運用鮮活生動的群眾語言,培育清新樸實的文風,提高新聞生命力和實現自身價值。

廣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福建發(fā)展的建設者,他們身上有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值得記者學習,走進他們,能開闊記者的視野,增強記者的人文情懷,他們鮮活生動、帶著生活氣息的豐富語言是新聞報道不竭的源泉。

2007年,那時的“五一”黃金周還是7天假,許多人利用假期出門旅游。筆者幾進市福山殯儀館,和殯儀館接尸工一道接運尸體,并全程跟蹤他們的工作情況。在報道中,筆者并沒有用“愛崗敬業(yè)”、“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堅守崗位”等字眼來體現接尸工的職業(yè)精神,而是大量引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如“這是特殊工種,人死可不會挑選時間,節(jié)假日照樣要去工作,和平常一樣忙”,等等。在這次采訪中,接尸工起先不愿意接受采訪,后來又以為筆者只會遠遠地旁觀,不敢去現場和尸體直接打交道。其實筆者早把當地民俗認為“晦氣”的顧忌拋到九霄云外,并通過換位體驗行動,換取了接尸工的信任。因此,記者在深入基層時,一定要放下身段,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采訪時盡量多說一些群眾聽得懂的“土話”,讓群眾產生親切感,才能換來真實的新聞故事。這組體驗通過現場寫真,報道了接尸工作為普通勞動者鮮為人知的一面——沒有微笑的真情服務,表達了對這些在“特殊”崗位上默默付出的普通勞動者的真切關注和節(jié)日祝福。其中,《沒有微笑的真情服務》獲第十四屆(2007年度)福建新聞獎二等獎。

2010年中秋期間,筆者來到位于秀嶼區(qū)東嶠鎮(zhèn)前沁村的福人木業(yè)項目打樁施工現場。項目建設是實施“跨越發(fā)展、宜居港城”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宣傳報道的重點??稍鯓尤蟮啦拍懿宦渌滋啄??筆者在空曠的工地上看到打樁工人居住的狹小的像集裝箱的活動板房,受到很大觸動。通過面對面交流,才知道住在這里,夏天晚上睡覺卻還要蓋棉被,不足2平方米的廚房,也是他們的澡堂。如果沒有深入了解,怎么能夠體會到他們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沒有到基層采訪,怎么能夠聽得到群眾樸實的話語;沒有到群眾中去,怎么可以知道他們的精神風貌,更談不上向群眾學習。筆者采寫的《工地上那流動的“家”》這一報道,擺脫那些以枯燥的數字來報道項目規(guī)模和進展的模式,而是通過群眾的視覺來反映項目建設,文章見報后受到當地政府部門和讀者的肯定。如果沒有到基層,沒有思考,就不可能采寫出給人耳目一新的報道來。

這些文章不論是在采訪,還是在寫稿上,大量采用原生態(tài)的群眾語言,文風清新樸實,感染了讀者,也感動了采訪對象。筆者認為,只有多向基層人民群眾學習,在密切聯系群眾中學習群眾語言、熟悉群眾語言、善用群眾語言,才能切實提高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鄉(xiāng)土氣息最芬芳。只有深入基層,從小切口展現大視野,更加貼近實際生活,才能體現出現場感強、可讀性高、時代氣息濃的特點?!对谀遣辉撨z忘的地方——本報記者盲區(qū)體驗》欄目,報道的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新聞內容,客觀感人,不僅滿足了受眾的知情需求,也引起記者對民生問題的思考和共鳴,從而增強了民生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記者們不畏艱險困苦,與被采訪對象零距離接觸,親身體驗,感同身受,情發(fā)于心,更加深了對社會普羅大眾原生態(tài)的認識,深化了對這些盲區(qū)特殊群體的思想感情,關切之情躍然紙上,收到了極好的效果。通過深入一線,尋幽探密,揭示蘊藏在平凡群體中的人間真善美,也在服務群眾中更好地實現新聞工作者的價值追求。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弊鳛橐幻浾?,只有到了一線,才能聽到百姓的心里話;只有俯下身、彎下腰,才能深切體會和感受百姓情懷,從而豐富報道內涵,升華報道主題。如果只是跑機關、編材料,只是從網上找材料、向會議要資料、改報告為報道,作風漂浮、文風呆板,就會遠離生活、遠離實際、遠離群眾。無論社會環(huán)境怎么變化、工作條件如何改善、采訪手段怎么先進,我們都不能忘記深入群眾“接地氣”的傳統(tǒng),不能丟掉走進基層“抓活魚”的做法。好新聞都是用腳“寫”出來的。只有真誠地走進基層這個大課堂,才能增進對群眾的感情,才能寫出散發(fā)泥土芳香、飽含質樸情感、民生躍然紙上的好新聞,形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風。

當然,在行進的過程中,我們一路走來會發(fā)現這個世界會有些不完美,但我們還是應該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為真實新聞和新聞真相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只有具備了這樣的道德和靈魂,只有保持著忠于黨和人民的情懷和執(zhí)著,對于我們這些新聞工作者來說,新聞的力量才能得到放大,社會的正氣才能得到弘揚;只有這樣,我們才有理由相信明天會更美好!

  • 責任編輯:黃麗紅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