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21日,鄧小平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布熱津斯基表示,美國愿意接受中方提出的建交三原則,不久,中美雙方開始建交談判
訪問美國,一直是中國領導人的一個夙愿。喜歡游泳的毛澤東就曾多次表示,希望到“美國(密西西比河)一游”。鄧小平也多次明確談到訪美的愿望。1978年11月29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日本公明黨第七次訪華團時,對竹入義勝說:我現在還有一個愿望,就是想到華盛頓去,不曉得能否實現。美國人總是說,你為什么不到華盛頓去?那里有臺灣的大使館,我怎么能去呢。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了,中國領導人就可以去了。這要看美國政府、卡特總統(tǒng)的決心。只要兩國領導人站在更高的立場上,把這個問題當作政治問題來解決,就比較容易達成一致。我們注意到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都有這個愿望,對我們來說,當然希望越快越好。在國際事務上,我只要完成這件事就可以見馬克思了。他還說:中日關系正?;幻腌娋徒鉀Q了,中美關系正?;右槐?,兩秒鐘就可以解決。
而為了這一時刻的到來,中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萬斯帶來了“后退”的方案
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在上海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lián)合公報》,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為中美關系正?;瓦M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此后,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下臺,作為中美建交談判中的關鍵人物,鄧小平一度也在中國政壇上“消失”,中美關系進展遲滯,建交過程一波三折。
1977年1月,吉米·卡特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39任總統(tǒng)。卡特認為中美兩國建立合作關系會大加強遠東局勢的穩(wěn)定,并有利于美國在全球范圍內同蘇聯(lián)競爭,從美國的戰(zhàn)略地位考慮,美中關系正常化是十分可取的。1977年8月下旬,卡特派國務卿萬斯到中國作“探索性訪問”。十分巧合的是,一個月前,中國共產黨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黨政軍的一切職務,給停滯中的中美關系談判帶來了新的生機。
1977年8月22日,萬斯到達中國。24日,鄧小平會見了萬斯。萬斯兩年前隨福特總統(tǒng)首次訪華時曾與鄧小平會面,這是他第二次見到鄧小平,而且是鄧小平復出后會見的第一位來訪的外交官。由此可見鄧小平對中美關系的重視程度。
在會談中,萬斯對鄧小平說,卡特總統(tǒng)把對華政策看作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中心因素,而這個政策的目的就是中美關系正常化。他提出中美關系正?;箜毐WC美國同臺灣的貿易、投資、旅游、科學交流及其他私人聯(lián)系不受影響,并允許美國政府人員“在非正式的安排下”繼續(xù)留在臺灣。他還表示:美國政府將在適當時候發(fā)表聲明,重申美國關心并有興趣使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希望中國政府不發(fā)表反對美國政府聲明的聲明,不強調武力解決問題。如果中國接受了這此條件,美臺“外交關系”和《共同防御條約》均將消失,美國將從臺灣撤出全部軍事人員和軍事設施。
聽了萬斯的介紹,鄧小平神情嚴肅地說,我們歷來都說,我們兩國之間存在著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臺灣問題。國務卿先生提出的關于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方案,比我們簽訂上海公報后的探討不是前進了,而是后退了。我們必須澄清一個事實,是美國侵占了中國的領土臺灣?,F在的問題是,美國要控制臺灣,使中國人民不能實現自己祖國的統(tǒng)一。我們多次說過,要實現中美關系正?;?,在臺灣問題上有三個條件,即廢約、撤軍、斷交,按日本方式。老實說,按日本方式本身就是一個讓步,現在是要美國下決心。民間來往,我們可以同意。
萬斯訪華之后,鄧小平不斷向來訪者批評萬斯的倒退。他一再強調,萬斯關于臺灣問題的建議是一種倒退,中國不能接受。要實現中美兩國關系正?;捅仨殘猿种袊谂_灣問題上的立場。美國必須廢除與國民黨簽署的軍事條約,必須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系,必須從臺灣撤出軍隊。中國會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外國人無權干涉。他申明: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進程可以加快,但中國在臺灣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
萬斯的這次訪華雖然沒有就中美關系正常化達成協(xié)議,但有助于卡特政府更好地理解中國對這一問題的堅定立場。
1978年4月,卡特總統(tǒng)宣布:我們希望在幾個月內完全實現《上海公報》所表達的希望。萬斯也表示:希望能在卡特總統(tǒng)第一任期結束前,實現中美關系正?;哪繕?。這時,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走到了中美關系正?;那芭_。
布熱津斯基帶來了卡特的口信和禮物
1978年5月20日,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秘密到達北京。同行的有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塞繆爾·亨廷頓等。
5月21日,鄧小平會見了布熱津斯基。這是布熱津斯基第一次見到鄧小平。
一見面,鄧小平就問道:一定很累了吧?
布熱津斯基說:我的勁頭很足呢!來中國之前,我閱讀了你同美國主要政治家和參議員的談話記錄。
鄧小平說:美國朋友我見得不少,中國問題不難了解,你從過去的談話記錄中可以了解我們的看法、觀點、主張,直截了當。毛主席是軍人,周總理是軍人,我自己也是軍人。
布熱津斯基回答說:軍人說話就是痛快,我們美國人也是以說話痛快出名的。我希望你們不會覺得美國人不容易理解。
話題馬上轉到關系正常化上面,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說,總統(tǒng)要我?guī)г捊o你:美國已經下了決心,我們不僅準備同你們討論國際形勢以及同你們采取并行不悖的行動,以促進達到同一目標,消除同一危險;同時也準備同你們積極討論美中雙方的關系問題。
鄧小平說:很高興聽到卡特的這個口信。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雙方的觀點都是明確的,問題就是下決心。如果卡特總統(tǒng)下了這個決心,事情就好辦。我們雙方隨時可以簽訂關系正?;奈募_^去我們也說過,如果在臺灣問題上美國方面還需要時間,我們可以等,但這不等于說我們并不性急?!薄霸谶@個問題上,我們歷來闡明的就是三個條件,即斷交、撤軍、廢約,這三項條件都涉及臺灣問題。我們不能有別的考慮,因為這涉及到主權問題?!?/p>
作為表明美方態(tài)度的另一種方式,布熱津斯基轉交了卡特總統(tǒng)的兩件禮物:一面曾經被美國宇航員帶上過月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一塊取自月球的石頭??ㄌ卦谝粡埍銞l上這樣寫道:這兩件禮物“象征著我們對于美好未來的共同追求”。
會談結束后,鄧小平在位于北海公園的仿膳以中國清朝皇家宮庭式的晚宴招待布熱津斯基一行。鄧小平不時給布熱津斯基夾菜。布熱津斯基后來回憶說:晚上繼續(xù)會談,談話中漸漸扯到個人。我們頻頻互相祝酒。鄧暗示他有興趣將來訪問美國。他還神秘地說,他擔任領導工作只剩下三年左右的時間,言外之意是想加緊推動美中關系的進程。我對他說,我希望能在華盛頓自己的家里設宴答謝他。鄧微笑地接受了。和鄧小平的這次會見,給布熱津斯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當他5月26日興奮地向卡特匯報這次會見的情況后,卡特在日記中寫道:布熱津斯基“被中國人折服了,我告訴他,他被誘惑了。”
布熱津斯基訪華,打開了中美建交談判的大門,在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鄧小平和布熱津斯基這次會談后不久,中美雙方商定:中國外交部長黃華同美國駐中國聯(lián)絡辦主任伍德科克自7月5日開始商談中美關系正常化問題。
鄧小平24小時內決定接受訪美邀請
經過近半年的談判,中美雙方終于達成協(xié)議。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時(華盛頓時間12月15日晚9時),中國和美國發(fā)表《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公報》,宣布兩國政府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關系,兩國將于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館;強調美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而就在當年12月14日,卡特向鄧小平發(fā)出訪美邀請,他當時估計鄧小平大概在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6月份會成行。令他意外的是,雷厲風行的鄧小平在24小時之內就作出了決定,1月份訪美。
1979年1月1日,中國和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當天,卡特在日記里這樣寫道:“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們在為鄧小平訪美積極準備。我決定在肯尼迪中心為他舉行盛大宴會,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到現場參加?!薄拔疫€準備安排他去休斯敦看看,但得先聽聽州長和市長有何建議,我不想讓鄧小平在美國期間有任何尷尬?!?/p>
2000多名記者報道鄧小平訪美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鄧小平訪美,在美國乃至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中國熱”。
在歷時8天的訪問中,鄧小平不知疲倦地與卡特總統(tǒng)以及其他美國官員進行會談;會見了數以百計的議員、州長、市長以及企業(yè)界和文教界的知名人士;在不同的場合向數千人直接發(fā)表講話,并回答了一批又一批記者提出的問題。連日來,二千多名新聞記者追蹤采訪和報道了這一歷史性事件,美國三大全國性電視網的黃金時間則全部變成了“鄧小平時間”。在鄧小平前往訪問的亞特蘭大、休斯敦和西雅圖,當地報紙都在頭版頭條用中文通欄標題表達對鄧小平的歡迎,并以大量篇幅報道鄧小平的訪問活動??梢哉f,在中美關系的歷史上,中國對當前國際事務和中美關系的立場以這樣有效的方式直接為美國公眾所深切了解,這是從未有過的。
鄧小平的傳奇性經歷,他的政治家風度和令人喜愛的性格也深深地吸引了美國人民。紐約州眾議員萊斯特·沃爾夫說:“副總理肯定給美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但誠實坦率,而且和藹、可親?!比A盛頓州參議員亨利·杰克遜說:“他沉著鎮(zhèn)靜而有自制力”。華盛頓大學的詹姆斯·陶森說,鄧副總理“堅強有力,語言精辟,直截了當,機智老練?!比A盛頓的一個新聞評論員說,鄧小平說話堅強有力和富于幽默感,他使你不能不有所反應。
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鄧小平兩度出現在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上,成為當年最讓美國公眾感興趣、關注度最高的外國領導人。鄧小平以他的坦率、熱情、從容和智慧,讓美國、讓世界領略了中國領導人的風采和開放意識。
當時,國際社會都真切地感到,中國的大門再也關不上了,它正以踏實的步調走向世界。1979年2月鄧小平訪美結束后曾對翻譯施燕華說,他已經完成了外訪任務。此后,在他有生之年再也沒有出過國。(本文選自《文史參考》,作者:張愛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