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聯(lián)通兩岸的心靈紐帶
2015-09-06 09:43:36??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卓志沐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條拋不掉的文化根 每年5月左右,是武夷巖茶的做茶季節(jié)。小楊也忙著在閩北產(chǎn)茶區(qū)到 處奔走。小楊是建陽人,這次回閩北是為了寫畢業(yè)論文。她的畢業(yè)論文方向是朱熹與茶的關系。 “朱熹生活的年代,也是閩北茶業(yè)興盛的時期?!лd儒釋道,萬古山水茶’,作為儒學大家,朱熹與茶文化的關系值得探尋。比如,建甌矮腳烏龍就是臺灣青心烏龍的始祖,朱熹與臺灣文化的關系也可藉由茶切入?!毙顚ν瓿烧撐念H有信心。 小楊此次尋求幫助的一個重要部門就是武夷學院朱子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張品端教授從事朱子文化研究已有幾十年。 跟隨著他,記者來到宋明理學文獻室。室內陳列著6000多冊朱子文化相關書籍?!笆壬儆惺占@么多這么全朱子文化專著的文獻資料室。每年都有多位研究朱子的臺灣學生,來我們這兒查資料、寫論文,一住就是幾個月。”張品端說。 潭溪的半畝方塘,朱子巷的鵝卵小石,興賢書院的青苔,紫陽樓的燈光,九曲溪上的棹歌……這些朱子文化元素,往往讓臺灣學子們興奮不已。不過,張品端更愿意推薦他們去瞻仰武夷精舍。隱屏峰下九曲溪畔的這座學院,是朱熹完成《四書集注》的地方,《四書集注》是元明清三代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影響滲透在中華文明的深層結構。 朱子塑像立于學院前廣場中央,神情肅然,兩旁的弟子雕像舉止恭謹,如行“敬師禮”。“每年都會有臺灣的師生在這里行‘敬師禮’。臺方的校長代表學校,向朱子拜個禮;校長帶著老師,接受家長的委托,教育學生,表示傳承。整套儀式一共18分鐘,非常有講究?!睆埰范苏f。 “之所以那么多臺灣師生來福建‘尋宗問師’,是因為朱子文化源于閩北,而如今臺灣的主體文化,就是朱子文化?!敝熳游幕芯恐行年悋蠋熃忉尩?。 說起從福建到臺灣的朱子文脈流傳,陳國代很是自豪:“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帶了一大批朱子文化學者到臺灣;清朝時,臺灣學子參加科舉,還要到福州來考試。近現(xiàn)代以來,大陸又有一大批新儒家學者赴臺,他們對推動臺灣朱子學的發(fā)展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p> “不管是在大陸還是臺灣,如今朱子研究都越來越熱了。每年研究朱熹的論文有一兩百篇。福建、安徽、江西和臺灣四地每年都會選擇一個主題,輪流舉辦朱子文化相關活動。海峽論壇也每年舉辦朱子文化分論壇。”張品端說。再過幾天,他又將飛往臺灣參加朱子文化交流講學。 一張合力打造的文化牌 今年,臺灣于從事朱子學研究的碩士研究生中選拔20位成果突出者,又從新竹四所中小學中遴選15名書法優(yōu)異者,7月中旬將前往武夷山市參加第七屆“朱子之路”活動。 作為活動的贊助方,朱茂男期待持續(xù)不斷的活動將朱子文化落實到平民生活中,讓它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fā)芽。 “在大陸,由于歷史的原因,朱子學在民間出現(xiàn)了斷層,老百姓和學生對朱子文化的接觸和理解有所欠缺,特別是年輕人,從入學到上大學都很少接觸。因此,兩岸的朱子文化要交流,需要循序漸進地推進,需要做好民間的普及推廣?!睆埰范苏f。 在朱子出生地三明尤溪,位于江濱的十里朱子文化長廊已經(jīng)成型,市民在江濱公園休閑、散步時,隨處可見碑、墻、欄柱上的朱子名句。尤溪縣領導告訴記者,在尤溪,滿城皆是“朱子”:紫陽湖、紫陽公園、文公戲苑,此外,新落成的尤溪火車站也融入了朱子文化元素,南宋建筑風格的朱子文化苑也正在建設中。 如尤溪一樣,朱子文化的普及工作方興未艾。 2010年,兩岸同時發(fā)行了朱子題材郵票;在五夫鎮(zhèn)的朱子學校,三年級的小學生就能背《朱子家訓》;朱子題材的紀錄片、電影不時涌現(xiàn);去年12月南平市舉辦的“朱子之歌——朱熹詩詞格言主題綜藝晚會”,吸引了三四百人參與,今年也擬赴臺灣演出…… 在海峽對岸,臺北孔廟祭孔完后,即祭朱子;金門有朱子祠,新竹有朱子學堂,嘉義有朱子公廟;祭朱子大典、朱子文化節(jié)、朱子學論壇等活動已成常態(tài)…… 而如朱美珍這樣的朱子后裔,也致力于朱子文化的傳播和普及。福建省武夷山旅行社總經(jīng)理朱日忠,每年都會負責好幾次朱子文化旅游線路安排,并期待更多旅客來體驗。 這些民間活動和項目,如春風化雨,讓朱子文化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 |
相關閱讀:
- [ 09-06]尤溪朱子文化園展出如椽巨筆 每支4米多
- [ 09-06]“武夷書院講理堂”普及朱子文化
- [ 09-06]朱子文化:涵養(yǎng)社會價值和個人美德的源泉
- [ 09-03]加快推進五夫 朱子文化園建設
- [ 09-03]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伴手禮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啟動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