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專題> 黨群> 清新福建任你游> 南平 > 正文

雙同村

2017-01-10 09:09:03??來源:福建省旅游局  責任編輯:陳曉青   我來說兩句

雙同村座落于閩浙交界匡山國家森林公園腹地,是革命老區(qū)基點村。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189戶,612人,現有黨員28人。耕地面積937畝,山地面積3.83萬畝,其中國家生態(tài)公益林3.15萬畝,毛竹山面積5000畝。主要特色農產品有筍干、香榧、酸棗糕、高山茶葉、野蜂蜜、楊梅干、楊梅酒等,2015年村財收入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

?

一、特色資源及創(chuàng)建美麗鄉(xiāng)村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雙同村具有生態(tài)、文化、紅色三大特色旅游資源。境內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擁有浦城縣現有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天然原始森林,林相整齊,群落完整,百年以上的珍稀古樹比比皆是,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村莊旁靜臥一潭92.6公頃的匡湖,波光瀲滟,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元末明初章溢、劉基、宋濂、葉琛等“匡山四賢”曾隱居匡山,留下《苦齋記》、《匡山看松庵記》、《匡山詩序》等膾炙人口的詩文,其中劉伯溫名篇《苦齋記》曾被編入中學課本;民間還流傳著茶燈舞、獅子燈、民間剪紙等文化遺產。革命歷史悠久,1934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三團在雙同建立了游擊區(qū),現還保留有十八凸紅軍烈士殉難處、雷公井紅軍營盤、練兵場等革命遺址。更有令人嘴饞的獨具特色的農家美食,如筍衣餅、炒黑筍干、炒苦菜、土爐燉豆腐等等,有幸吃到這些美食的游客都稱贊不已。

匡山旅游的兩大路線:一條是從雙同村里出發(fā),到親情池,而后到達水碓,再到拜官亭,之后再到千灣、風水坑、友誼凹,再到伯溫坐騎、南天門賞奇石,最后到達迎客亭。 另一條是從

從村停車場出發(fā),到奇石“濟公冒”,往前再觀賞香榧王,之后到達清風洞,向前再欣賞“步步高升”“老君送寶”“將軍出征”奇石,而后到達紅軍營盤、紅軍練兵場、烈士遇難處,之后到天師廟,再從天師廟向上到達唯天在上亭,再向上到達山頂香檀,并欣賞“群蛙聚會”奇石。

近年來,雙同村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深入實施“六要”群眾工作法,以“改善人居環(huán)境,壯大旅游產業(yè)、倡導文明新風,建設美麗雙同”為主題,努力實現“生態(tài)美、百姓富”目標。一是嚴格生態(tài)保護,雙同村始終秉著“留住綠水青山,保子孫后代飯碗”的信念,按照《森林法》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立足村情,制定出臺生態(tài)資源保護方案和村規(guī)民約,設置專職護林員,組建巡山隊和撲火隊,3萬多畝原始森林保護完好。二是注重環(huán)境整治,在全縣率先建起沼氣池145口,戶戶用上沼氣;建立健全衛(wèi)生長效保潔機制,家家配置垃圾桶,垃圾統(tǒng)一填埋,污水統(tǒng)一處理;免費為村民鋪上琉璃瓦,房前屋后種上果樹花草。三是引領百姓致富,依托匡山旅游資源優(yōu)勢,完善省級“森林人家”建設,先后裝修15戶,70間農村家庭賓館,鼓勵引導村民生產酸棗糕、筍干、野蜂蜜、楊梅酒、高山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四是強化民生保障,村里每年出資幫助全體村民繳納醫(yī)保和社保,兩保參保率達100%;2013年起,村里給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發(fā)放660元的養(yǎng)老金,并將隨國家補助標準的提高而提高。五是完善基礎設施,雙同村先后投資1800多萬元建成匡山旅游公路、景區(qū)步游道、村內人行道、匡山賓館、匡山陳列館、停車場等,村里實現了水電路訊全通,路燈、閉路、寬帶到戶。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雙同村2009年被國家林業(yè)局授予“匡山國家森林公園”;2011年被國家林業(yè)局、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十佳森林旅游示范區(qū)試點單位”,被國家環(huán)保部授予“國家級生態(tài)村”;2013年被國家農業(yè)部確定為“美麗鄉(xiāng)村”創(chuàng)建試點鄉(xiāng)村。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雙同村2009—2011年度“文明村鎮(zhèn)”,2009年度“林業(yè)工作先進集體”。浦城縣委、縣政府授予雙同村2012年度“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十佳村”、“老區(qū)建設先進單位(村)”。2014年11月被評為“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2015年3月入選“全國文明村鎮(zhèn)”。一共獲得6塊“國”字牌。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