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味芳心”三人談
2018-11-13 15:07:23??來源:《福建藝術》雜志 責任編輯:卓志沐 我來說兩句 |
“寒味芳心”三人談 編者按:醞釀多時的“寒味芳心”——陳濟謀、劉秉賢、羅方華寫意藝術展將于今年10 月7日在福建省畫院開幕。此次展覽取向明確,視角新穎。近日壹號文化編輯針對展覽的初衷、展名的內涵及寫意藝術的當下思考等相關話題采訪了三位參展藝術家,經主辦方推介,本刊予以刊載。 張爽爽:三位老師,這個展覽籌備了多長時間? 陳濟謀:大概有兩三年吧。初衷只是想做個沙龍式的交流而已,沒想到在準備的過程中,大家都蠻認真的,不敢應付,總感到作品還未能盡意,所以時間上也就一拖再拖。不過從另一角度來講,多少也說明我們三人對待藝術的態(tài)度是虔誠的,也是有敬畏心的。 張爽爽:能簡單說明下辦這個展覽的初心和緣由? 陳濟謀:我們三人對傳統(tǒng)藝術懷有同樣的敬畏,平時也常有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心得。我們認為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fā)展,中國畫都不能離開傳統(tǒng)??墒钱斀裼捎谑苣承┩鈦砦幕挠绊懀诳创齻鹘y(tǒng)的問題上有些偏差,甚至輕視、漠視,我們覺得這些都是有害的。所謂傳統(tǒng),就是前人幾千年艱辛探索的智慧結晶和經驗積累,浩浩瀚瀚,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留下的無價之寶。對待傳統(tǒng),一代大師李可染先生有一句話講得很經典:“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一進一出”,就是要求研習中國畫者,要繼承傳統(tǒng),要浸淫其中,而后溶化于自家血脈,練就手頭上功夫,唯其如此,才能得心應手,筆底也才能傳遞出內心的審美情趣,體現(xiàn)時代的精神意象。 劉秉賢:中國畫走到今天,的確己經偏離了傳統(tǒng)的軌道,我相信這也是眾多有志于傳統(tǒng)藝術研習同道的困惑。寫意畫作為我國傳統(tǒng)國粹應與其他傳統(tǒng)科目(如中醫(yī)、武術等) 一樣,是一門功夫,它要歷經道內行家畢生的修煉打造的。我們很遺憾地看到,近幾十年中國畫壇已經把這門功夫淪為技術。畫家們各執(zhí)一種技術終生受用。這是近年來文化繁榮特別是書畫經濟繁榮的負面結果。畫家不再以深入挖掘為從藝渠道,而以強化風格來突出自我。我認為這種現(xiàn)象是前輩畫家與當代畫家的分水嶺,是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的一個現(xiàn)象。平日里獨自摸索,力求自我糾錯,時而三兩同道小聚,相互交流批評。這次三人舉辦“寒味芳心”聯(lián)展,目的是拋磚引玉,渴望得到更多行家的反饋,以便探索的路上不斷的糾錯。 張爽爽:簡單介紹下取“寒味芳心”這個展名的本意? 羅方華:這個展覽名稱我們斟酌了很久,期間改了三次,最后定下來叫“寒味芳心”。起因是看到了鄉(xiāng)前賢伊秉綬的一幅隸書作品“寒味芳心”,伊公傾慕梅花,不僅是它的寒香與冰雪之姿,還因為梅花所獨有的精神風骨,故此四字應為梅花贊。展覽以“寒味芳心”為名,體現(xiàn)了我們的三個取向。第一是我們對藝術追求的一種精神態(tài)度。就是要有堅韌不移的精神,能耐得住寂寞,不趁時,不媚俗。這里的“寒味”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頹廢落寞,而是對藝術理想積極向上的意志。第二是對前輩藝術家高尚精神品格的追慕。三是我們的作品力求傳達生命之“芳心”,也就是說筆下的線條形象要有生機、生氣,嶄露心性情感。 張爽爽:三位老師志趣相投,但每個人所呈現(xiàn)的風格是不同的,而且這次展覽不同以往,融合詩文、書、畫,是一個有意思的展覽,應該會引發(fā)同道者的關注。 羅方華:我們這個展覽,雖然有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但在藝術的精神追求和審美取向有許多共性,我們幾個人也就可以說是同道。這里的“同行”和“同道”是不一樣的兩個層面,比如說同樣是畫畫的兩人,他們是同行,但是藝術取向上,在精神志趣上不同,這就不能叫做“同道”,但是如果一個詩人和畫家在藝術思想上產生共鳴,追求上契合度高,那就可以稱為“同道”。我們這次的展覽,以國畫為主,但還有書法、詩文等,不管用那種方式來表現(xiàn),都是為了表達我們對藝術的理想及美的理解。 劉秉賢:為藝者皆有崇尚高遠的志向。但中國畫最終要體現(xiàn)的是畫者的情懷,這是很重要的個相,這個個相的拿捏,叫做意度,這也是非常個性化的。我以為用哀靈子語“高不絕俗,和不同流”來論畫很恰當。我們三人個相不同。然方向一致,這是展覽的要義。 陳濟謀:中國畫的毛筆看似簡單,但神奇的很,筆下的線條千變萬化,讓你窮其一生也無法盡得其妙。不管是中國畫還是西洋畫,藝術本身就是情感的宣泄,而中國畫的寫意藝術更能體現(xiàn)人的精神、氣韻、格調。古人講“志于道”“游于藝”,實際上最終是歸于精神層面,是藝術文化的修為,培養(yǎng)的是一種人文情懷和素養(yǎng)。我們今天探討的命題,旨在表明,對藝術的追求要有一種孤往精神,要有繞樹青藤的執(zhí)著和韌勁,同時,也要求我們走正道,持有恒,不媚俗,不迎合,不湊熱鬧,耐得住清窗寂寞,這也是“寒味”的內涵所在。我們的展覽的作品還有諸多不足和缺陷,難盡人意,希望得到諸位師友的批評指正,在此也十分感謝各位的關注和賜教!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