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國海濱到北疆戈壁,這場跨越2000多公里的守望相助。從1999年到2021年,241名支教隊員足跡遍布寧夏海縣、隆德縣、閩寧鎮(zhèn)長達22年的愛心接力,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一直都是現(xiàn)實版山海情的其中一員。 立足講臺 培桃育李 從窯洞、土坯房再到多媒體教室,支教團成員們站上三尺講臺傳遞著來自大海的力量,協(xié)助當?shù)刎毨У貐^(qū)開展基礎教育工作,一邊見證歷史,一邊創(chuàng)造歷史?!白畈贿m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曾是聯(lián)合國對寧夏“西海固”的評價,氣候干燥、嘴唇開裂、間歇性流鼻血、缺水、少食、停電......這是首屆支教團成員張秀麗遇到的情況但困難沒有打倒她,反而讓她更加堅定 第21屆支教團成員余哲煒由于不適應西北的氣候,支教生活一直伴隨著病痛,一次病倒在崗位上后,他入院治療。但住院不到一周他不顧學校老師的勸阻,提前出院回到鄉(xiāng)村,站上講臺繼續(xù)講課。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是廈大研支團從未間斷的接力。 教室之外 把夢留住 講臺之下,教室之外,無論白天與黑夜,屋下還是山間廈大人的身影活躍在寧夏山區(qū)的角角落落。沒有電燈,他們挑著蠟燭深夜備課;沒有公路,他們手腳并用跨越一道又一道山峁,一次又一次的家訪,把支教地的孩子當成親人無私地伸出援手,奉獻愛心,真真切切把愛播撒在心田。 第7屆支教團成員葉楠將自己的經(jīng)歷集結成書《把夢留住》,用自己的夢想點亮孩子們的夢想讓外界看見西海固大山溝里的“小草”,也有著頑強精神。從“打工無用論”到“立志成才”,第20屆支教團成員蘇才立在他的“支教日記”里提到“新時代西部的大眾思想已經(jīng)悄然發(fā)生改變”。 公益助學 大愛無疆 以教學工作為根本,以特色活動為品牌,以愛心助學為補充。年復一年,廈大研支團深入寧夏堅持講述著“一條小魚”的助學故事。戰(zhàn)疫期間,他們放下粉筆、拿起話筒、架起鏡頭化身主播,為當?shù)靥厣a(chǎn)品直播帶貨。山海遙望,心手相牽“一條小魚在乎”的助學故事永不打烊,他們堅信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眼中會出現(xiàn)“藍色的海洋”。 七彩假期 青春筑夢 2017年起,研支團每年都會組織成員在正式開始支教前,先到閩寧鎮(zhèn)為孩子們開設假期中的興趣班課程,他們在閩寧鎮(zhèn)打開第一扇窗,放飛孩子們的小夢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霸?jīng)荒涼的土地上,怎會鋪開綠色的山崗?曾經(jīng)苦澀的汗水里,怎會澆灌出朵朵花朵?”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地上不長草的“干沙灘”如今已成為了“金沙灘”。 在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研支團募集“一幫一”助學金1070余萬元,累計資助近2萬名家庭貧困的學生,幫助超過5000名孩子留住求學夢想,救助2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發(fā)起捐建1所希望小學——海原縣九彩鄉(xiāng)希望小學,捐建1個帶有標準塑膠跑道的“上弦月”運動場?!渡胶G椤返墓适乱崖湎箩∧?,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山海情”還在繼續(xù)! |